时间: 2025-05-02 10:14:54
冯生示我倭锦袍,腥风凛凛寒发毛。
天吴紫凤恍惚是,水底鲛人亲自缫。
倭王昔日乘潮入,箕子城头鬼夜泣。
道旁瓦砾青珊瑚,茫茫衰草人膏湿。
休徒暂住釜山坞,帐下健儿弄余武。
鼎烹壮士似孤雏,槊挂婴儿作旋舞。
何人东征拥貔貅,前茅初度辽海头。
咄哉奉使竟不效,抱头窜却临淮侯。
军中谁复探虎穴,猛士如云皆缩舌。
冯生奋髯决独往,丈夫生计三尺铁。
当时清正酋中雄,偏师坐拥千旗红。
葛巾直往恣谈笑,一言未毕意已通。
夷国亦有天,夷人亦有心。
对君指心与君语,戴天愿如沧海深。
临别殷勤重回首,西望长途酹杯酒。
征袍自解锦云鲜,赠君刚及西风后。
归来朝事一番变,讳却和戎尽言战。
征夫羽箭各垂腰,东南转饷车遥遥。
兵连海外不可解,从此司农心计劳。
冯生趣驾归田去,尽铸腰镰作农具。
只今蹩蹩长安尘,姓名不上论功疏。
茅斋夜静闻寒柝,听君话旧灯花落。
君不见钱将军,夜半提师斫阵云。
功高不赏人所惜,鼠牙雀角何纷纷。
世上难凭伸与屈,劝君且尽杯中物。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14:54
冯生示我倭锦袍,腥风凛凛寒发毛。
天吴紫凤恍惚是,水底鲛人亲自缫。
倭王昔日乘潮入,箕子城头鬼夜泣。
道旁瓦砾青珊瑚,茫茫衰草人膏湿。
休徒暂住釜山坞,帐下健儿弄余武。
鼎烹壮士似孤雏,槊挂婴儿作旋舞。
何人东征拥貔貅,前茅初度辽海头。
咄哉奉使竟不效,抱头窜却临淮侯。
军中谁复探虎穴,猛士如云皆缩舌。
冯生奋髯决独往,丈夫生计三尺铁。
当时清正酋中雄,偏师坐拥千旗红。
葛巾直往恣谈笑,一言未毕意已通。
夷国亦有天,夷人亦有心。
对君指心与君语,戴天愿如沧海深。
临别殷勤重回首,西望长途酹杯酒。
征袍自解锦云鲜,赠君刚及西风后。
归来朝事一番变,讳却和戎尽言战。
征夫羽箭各垂腰,东南转饷车遥遥。
兵连海外不可解,从此司农心计劳。
冯生趣驾归田去,尽铸腰镰作农具。
只今蹩蹩长安尘,姓名不上论功疏。
茅斋夜静闻寒柝,听君话旧灯花落。
君不见钱将军,夜半提师斫阵云。
功高不赏人所惜,鼠牙雀角何纷纷。
世上难凭伸与屈,劝君且尽杯中物。
冯生向我展示了那件倭王的锦袍,腥风凛冽,令人毛发竖起。
那天吴的紫凤似乎在眼前恍惚,水底的鲛人亲自纺织。
倭王曾经乘潮而入,箕子城头的鬼神在夜里哭泣。
路旁的瓦砾中夹杂着青珊瑚,茫茫的衰草上人们的膏血湿润。
休想在釜山坞逗留,帐下的健儿们正在玩弄余下的武器。
锅里烹煮的壮士如同孤雏,长矛悬挂着婴儿般旋转舞动。
谁人东征拥护貔貅,前往初次渡过辽海的先锋。
可叹奉使的最终没有效果,抱头逃跑的临淮侯。
军中谁还敢探虎穴,猛士如云却都缩起舌头。
冯生奋起髯须独自前往,丈夫的生计在这三尺铁上。
当时清正的酋长中英勇,偏师坐拥千面红旗。
葛巾直往,恣意谈笑,一言未尽意已通。
夷国也有天,夷人也有心。
对君指心与君倾诉,愿如沧海般深厚。
临别时殷勤重回首,西望长途,洒杯酒。
征袍解开锦云鲜,赠君刚好在西风之后。
归来后朝政已经变,避而不谈和戎的战争。
征夫们的羽箭各自垂下,东南的转饷车遥遥行驶。
兵连海外难以解脱,从此司农的心计劳心。
冯生乐意驾车归田去,尽心铸造腰镰作农具。
如今长安的尘土弥漫,姓名未能上榜论功疏。
茅屋夜静,听见寒柝声,听君诉旧灯下花落。
君不见钱将军,夜半提师斩阵云。
功高不赏,人所怜惜,鼠牙雀角何纷纷。
世上难以凭借伸与屈,劝君且尽杯中物。
作者介绍:王志坚,明代诗人,以豪放的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而闻名。其作品常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挣扎。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明代,正值倭贼频繁侵扰之时,诗人借冯生展示倭王锦袍的情节,表达对外族侵略的愤慨和对国家的忧虑。
《观冯生所藏倭王锦袍歌》通过对冯生所藏倭王锦袍的描写,结合历史典故,展现了外族入侵带来的恐惧与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腥风凛凛”、 “天吴紫凤”等,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神秘的氛围。冯生的勇气和对家国的忠诚在诗中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他独自前往的豪情,显示出一种英雄气概。
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反映了作者对士人责任的深刻理解与担当。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也对未来充满了思考与忧虑。尤其是“功高不赏”的情节,反映了对英雄的遗憾与对社会的不公的控诉。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进一步突出了主题,展现出诗人在艺术上的追求与成就。
整首诗反映了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表现了对外族入侵的愤慨和对士人的期望。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英雄不被赏识的惋惜,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诗词测试
冯生所藏的锦袍是哪个国家的?
A. 汉国
B. 倭国
C. 夷国
D. 唐国
诗中提到的“腥风凛凛”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恐惧
C. 安宁
D. 羞愧
“功高不赏”反映了什么?
A. 社会的公正
B. 对英雄的遗憾
C. 对和平的向往
D.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1. B 2. B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