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史下·谢安

《咏史下·谢安》

时间: 2025-05-07 16:03:55

诗句

宣元社稷等沉沦,不了昌明道子身。

夺得桓苻二贼手,付与赵牙张贵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03:55

原文展示:

宣元社稷等沉沦,不了昌明道子身。
夺得桓苻二贼手,付与赵牙张贵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国家社稷正在沉沦,光明的道理和理想难以实现。桓帝和苻坚这两个贼人被夺走了权力,而权力却转交给了赵牙和张贵人。

注释:

  • 宣元社稷:指的是国家和社稷,表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 昌明道子身:指理想和正义无法得到实现。
  • 夺得:夺走,指权力被转移。
  • 桓苻:桓帝和苻坚,历史上被视为篡位的宦官和外族统治者。
  • 赵牙张贵人:可能指代新的权力者,象征着权力的更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诗作多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切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带有批判的色彩,反映了对时代变迁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批判。开篇“宣元社稷等沉沦”直接点出国家的危机,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接着提到“昌明道子身”,则进一步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表明了诗人对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与悲哀。

“夺得桓苻二贼手”通过历史典故,强调了权力转移的迅速与残酷,将历史上的篡位者与新的权力者做了鲜明对比。最后一句“付与赵牙张贵人”,则暗示了权力的不断更迭和历史的循环,表明在权力游戏中,理想与正义常常被置于一旁,成为牺牲品。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历史轮回的感慨,也令人深思,在现实生活中,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常常让人倍感无奈。通过对历史的追溯,诗人唤起了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意识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宣元社稷等沉沦:国家的根基正在崩溃,历史在此刻显得格外沉重。
  • 不了昌明道子身:理想的光辉难以照亮现实,令人感到悲哀。
  • 夺得桓苻二贼手:历史上桓帝与苻坚的篡位象征着权力的阴暗与不公。
  • 付与赵牙张贵人:新的权力者的出现,使得权力的游戏依然在继续。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桓苻二贼”象征着历史上的暴政与权力的腐朽;对仗手法也相当明显,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与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切理解与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社稷:象征国家的根基与稳定性。
  • 光明:象征着理想与希望。
  • :象征着篡位者与历史的罪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桓苻”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赵云
    • B. 桓帝与苻坚
    • C. 刘备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忧国忧民
    • C. 无所谓
  3. “宣元社稷等沉沦”中“沉沦”的意思是?

    • A. 上升
    • B. 沉没
    • C. 消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但其语气更为豪放;而杜甫的《春望》则在具体历史背景下表现出深沉的忧虑与对政治的关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历史的回声:古代诗词与社会变迁》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僧惠日归蟠龙山 出游郊外七绝 二月望日留越上偶成 用前韵答黄一翁五首 冬日书怀四首 其二 次韵孙居易送行 谢江潭诸公 送徐尉移簿巴陵并简邓器先汪兼善 雨晴出田间 窗外紫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贯鱼成次 诺诺连声 米字旁的字 妙处 抱屈含冤 豆字旁的字 白发苍颜 爿字旁的字 黍字旁的字 东闪西挪 干字旁的字 打方旋 云火 推贤任人 负隅依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