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2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24:14
南浦下鱼筒,孤篷信晚风。
但闻竹枝曲,不见沧浪翁。
在南浦的河边,鱼筒静静地漂浮,孤独的小船在晚风中随波而行。
只听到竹枝的曲子,却看不见那位沧浪的老翁。
“沧浪翁”出现在许多古诗文中,常用以代表隐逸的渔者。它象征着与世无争、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生活方式。这个形象在古代文人中非常受到推崇,因为它代表了一种逃避世俗纷扰、回归自然的态度。
贺铸,字方回,号阮亭,宋代著名词人。出身于士族,才华横溢,尤以词作见长。他的作品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的情感,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变竹枝词》系列是贺铸在南方游历时创作的一组诗作,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作结合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作者个人的生活体验,呈现出一幅美好的水乡图景。
贺铸的《变竹枝词九首 其六》以清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孤独与惆怅。诗的开头以“南浦下鱼筒”引入,展示了渔民在宁静水域中生活的场景。孤篷小舟在晚风中荡漾,仿佛在诉说着渔者的寂寞与思索。
“但闻竹枝曲,不见沧浪翁”两句则更为诗意,竹枝曲的音乐声在空中回荡,却不见渔翁的身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突显了孤独的氛围。这种音乐的想象与缺失的身影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对往事的怀念。
整首诗在意境上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深刻思考。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诗歌提醒我们要停下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关注那些被忽略的细节。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孤独情感的深刻感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作者传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隔阂,反映了对传统渔民生活的敬意和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
“南浦下鱼筒”中的“鱼筒”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捕鱼工具
C. 一种船只
答案:B
诗中“但闻竹枝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生气
答案:B
“不见沧浪翁”中的“沧浪翁”象征着什么?
A. 隐士生活
B. 渔民的辛苦
C. 江湖豪杰
答案:A
通过以上分析和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变竹枝词九首 其六》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