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老母亦以是月生行年七十有三矣有感而作

《老母亦以是月生行年七十有三矣有感而作》

时间: 2025-04-27 12:12:45

诗句

息肩弛担未多时,便祝郎君愿德弥。

念母年高班张老,为儒学浅愧萧师。

三年不问交邻道,万里宁知复命期。

南国人情都不远,赋诗怀远莫相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12:45

原文展示

息肩弛担未多时,
便祝郎君愿德弥。
念母年高班张老,
为儒学浅愧萧师。
三年不问交邻道,
万里宁知复命期。
南国人情都不远,
赋诗怀远莫相疑。

白话文翻译

我刚刚放下肩上的担子,
就祝愿你德行日益增厚。
想到母亲年纪已高,已经满头白发,
我因自己学识浅薄,感到愧疚于萧师。
三年未曾问候邻里,
隔着万里又怎能知晓我的归期?
南方的人情并不远离,
我写诗抒发思乡之情,绝不让人怀疑。

注释

  • 息肩弛担:放下肩上的担子,指轻松下来。
  • 郎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代诗中祝愿的对象。
  • 班张老:班和张是古代有名的学者,形容年纪已高。
  • 儒学:儒家学问,作者感到自己学识不够。
  • 交邻道:与邻居交谈的意思。
  • 命期:生命的期限,意指归期。
  • 南国:指南方的土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诗词闻名,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慨及对亲情的思念,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母亲生辰之际,表达了对母亲年迈的担忧以及对自己学识不够的自责,同时流露出对故乡和亲情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情和对自我修养的反思。开头的“息肩弛担未多时”透露出一种轻松的心情,然而随即转入对母亲年迈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沉重的负担感。诗中提到的“愧萧师”则显示了诗人对儒家学问的追求与自我反省,暗示他在追求知识的路上感到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由轻松转为沉重,最后又回到对南国人情的思考,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望。诗人通过对母亲的祝福和对自我的反省,展现了一种深厚的亲情和对生活的感悟。这种情感在诗的结尾得到了升华,诗人以赋诗的方式表达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息肩弛担未多时”:刚放下担子,感到轻松。
  2. “便祝郎君愿德弥”:马上祝愿朋友德行更好。
  3. “念母年高班张老”:想到母亲年纪大了,白发苍苍。
  4. “为儒学浅愧萧师”:因自己学识浅薄而感到愧疚。
  5. “三年不问交邻道”:三年未曾问候邻里。
  6. “万里宁知复命期”:隔着万里,怎能知道我的归期?
  7. “南国人情都不远”:南方的人情并不遥远。
  8. “赋诗怀远莫相疑”:写诗抒发思乡之情,绝不让人怀疑。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结构整齐,形成对偶,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将母亲的年迈比作“班张老”,增加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母亲的关心、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家乡的思念,展现了浓厚的人情味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母亲:象征亲情与责任。
  2. 学问:象征追求与自我反省。
  3. 南国:象征故乡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郎君”是指谁?
    A. 朋友
    B. 亲人
    C. 自己

  2. 诗人对母亲的感情是怎样的?
    A. 忽视
    B. 深切关怀
    C.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儒学”指的是?
    A. 道教知识
    B. 儒家学问
    C. 佛教理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洪皓的诗与陶渊明的田园诗对比,均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亲情的珍视,但洪皓更突出对母亲的关怀,而陶渊明则更关注自然与自我追求。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洪皓诗文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楼上曲 楼上曲 楼上曲 楼上曲·金徒抱箭寒更起 遥天奉翠华引 湖帆属题所藏董美人墓志 琵琶仙 秋扇兄属题垂虹感旧图 琵琶仙以原意次韵高凉词 琵琶仙 甲戌春,同榆生游莫愁湖,湖涸楼空,四顾凄清,因相约为赋,依白石四声 琵琶仙 寄怀斐云北京 琵琶仙 席芍阶姬人黄花比瘦遗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面无人色 大割 臣字旁的字 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行字旁的字 假眉三道 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距跃三百 廾字旁的字 剥极必复 谏诤 采字头的字 包含始的词语有哪些 火字旁的字 靶台 噬脐莫及 偷肆 好一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