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3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31:33
原文展示:
咏蜡梅 赵蕃 〔宋代〕
蜡梅初看十日前,黄深紫鲜香欲然。 要充铜瓶顿棐几,欲折罢折还加怜。 蜡梅重看十日后,黄淡紫蔫香欲覆。 是当雪砌与霜檐,欲开未开咸未就。 山叟山居山径荒,只有竹树参天长。 浮花不省著老眼,此物未免搜枯肠。 云消霜熟冬行莫,凛日凝天应有数。 蜡梅引破春风路,红洁缃繁看树树。
白话文翻译:
在十天前初次看到蜡梅时,它的黄色深沉,紫色鲜艳,香气仿佛要燃烧起来。 想要把它插在铜瓶中放在书桌上,每次想要折下它时,又心生怜惜。 十天后再次看到蜡梅,它的黄色变得淡了,紫色也蔫了,香气似乎要被覆盖。 它正处在雪砌和霜檐之间,花朵欲开未开,一切都还未完成。 山中的老人居住在荒凉的山径旁,只有竹树参天生长。 他不关心那些浮华的花朵,对于蜡梅却不得不费尽心思。 云散霜融,冬天即将过去,严寒的日子应该有尽头。 蜡梅引领着春天的道路,红色的花朵纯洁而繁茂,一棵棵树都开满了花。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描绘了蜡梅在冬春交替时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切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繁荣。诗人通过对蜡梅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季节变化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蜡梅在不同时间段的观察,展现了蜡梅从初开到盛放的变化过程,以及诗人对这一过程的细腻感受。诗中,“黄深紫鲜香欲然”和“黄淡紫蔫香欲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蜡梅的色彩和香气的变化。诗人通过对蜡梅的怜惜,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珍视和对生命的尊重。最后,“蜡梅引破春风路,红洁缃繁看树树”一句,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蜡梅的盛放象征着新生和希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蜡梅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蜡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季节变化的感慨。诗中,蜡梅的盛放象征着新生和希望,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黄深紫鲜香欲然”形容的是什么? A. 蜡梅的颜色和香气 B. 春天的景色 C. 山中的老人 D. 铜瓶中的花
诗中“蜡梅重看十日后,黄淡紫蔫香欲覆”表达了什么? A. 蜡梅的香气被覆盖 B. 蜡梅的颜色变得淡了 C. 蜡梅的花朵凋谢 D. 蜡梅的生长环境
诗中“蜡梅引破春风路,红洁缃繁看树树”预示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冬天的结束 C. 蜡梅的凋谢 D. 山中的景色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