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3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35:57
双峰桂树今无似,说道璘公有后身。
金粟如来能作主,碧山学士愿为邻。
天香入饷清可食,秋露染花黄未匀。
何惜一题方丈室,与师同是豫章人。
如今双峰的桂树再也没有往日的样子,听说璘公已经转世重生。金粟如来能够掌控一切,碧山的学士希望能和他为邻。天香的桂花可以用来作食物,秋天的露水染黄了花朵却还未完全均匀。与其说我不惜在方丈的书室题字,倒不如说我和老师同为豫章之人。
张昱,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诗词作品为人所知。其作品常常表达对自然、人生的感悟,风格清新脱俗,富有禅意。
《天香室,为定水寺复见心长老赋》这首诗作于张昱对定水寺心长老的拜访之际,表达了他对高僧的敬仰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古典的五言绝句,整体结构严谨。诗中通过对比与意象,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以及对高僧的尊重。开篇以“双峰桂树”引入,展现了自然的变化,进而引申到“璘公转世”这一典故,展现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接着,诗人提到“金粟如来”与“碧山学士”,不仅传达了一种对佛教智慧的向往,也隐含了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天香入饷清可食”一句,描绘了桂花的美丽与清香,暗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最后一句“何惜一题方丈室”则是对自我价值的反思,传达出一种谦逊与自省的态度。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融入了哲理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诗中提到的“璘公”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高僧
C. 朋友
“双峰桂树今无似”中的“无似”是指什么?
A. 桂树没有以前的样子
B. 桂树变得更美
C. 桂树已经枯萎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A. 诗人不愿意题字
B. 诗人与高僧有共同的背景
C. 诗人只是对高僧的羡慕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张昱的这首诗更多地关注人际关系和对宗教的思考,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描述与心境的孤独。两者皆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风格各异却同样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