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5:49
在武昌作
作者: 徐祯卿 〔明代〕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全诗翻译:
洞庭湖的树叶还没有落下,潇湘的秋天似乎已经开始降临。今夜在高楼之上,细雨纷纷,我独自一人躺在武昌城里。心中重重地怀念故乡,江汉两岸的情感让我感到凄凉。不知道天外的雁群,为什么还在乐此不疲地长途迁徙?
徐祯卿(约1580-1640),明代诗人,字子华,号东篱,江苏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山水景物和抒发情感,是明代杰出的诗人之一。
本诗作于明代末年,正值社会动荡,诗人身处武昌,感受到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表达了对江汉水乡的情感寄托和个人的孤独感。
徐祯卿的《在武昌作》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与细雨的滴落,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氛围。开头两句提到“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展现出秋天的到来与自然的变化,诗人用生动的意象引出了内心的感受。接着,诗人身处高楼,细雨纷纷,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孤独的情怀。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这一句,诗人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桑梓作为故乡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最后一句“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则将诗的情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天外的雁群似乎在追求某种自由,而诗人却在高楼孤独地思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他内心深处的惆怅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对生活的思考,既有对美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形成了一幅感人至深的诗画。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在异乡的孤独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情感波动,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由的渴望。
诗中“桑梓”指的是: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中的“雁”象征的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