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4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42:04
山亭寥落接人稀,
泥补柴门叶补衣。
不起竹床头似雪,
已无心去问襌机。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宁静的山间景象。山亭显得寥落,来访的人稀少,泥土修补的柴门和树叶缝补的衣服,显示出生活的简朴。竹床上积了一层白雪,诗人已无心去问那古老的织布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世俗事务的无所谓。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的画家、诗人。他以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而闻名,同时也因其波折的生平经历而饱受关注。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风光,具有较强的个性风格。
创作背景: 在明代中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很多文人寄情山水,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慰藉。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生活困顿之际所作,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世界的淡漠。
这首诗通过对山亭、柴门、竹床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宁静。开篇的“山亭寥落接人稀”便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氛围,山间的小亭子人迹罕至,营造了一个静谧的环境。接着,诗人用“泥补柴门叶补衣”两句,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柴门的修补和衣服的缝补,象征着对生活的无奈与接受。
“不起竹床头似雪”一句,富有诗意,竹床上积了雪,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对往昔的怀念。最后一句“已无心去问襌机”,则是诗人对生活的无所谓,表现出一种逃避现实的态度。这种情感在整个诗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既有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又有对世俗繁忙的厌倦。
全诗在意境上营造了一种淡然、宁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繁华生活的逃避,展示了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简单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然。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山亭寥落接人稀”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泥补柴门叶补衣”中的“泥补”指的是什么?
作者唐寅生活在哪个朝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