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3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9:30
原文展示:
每度过东邻,乐邻愈觉勤。既来长是愧,相见只如亲。饮食皆随好,儿童亦自忻。吾乡有是乐,何必更求仁。
白话文翻译:
每次拜访东边的邻居,邻居的热情让我更加感到他们的勤奋。既然来到这里总是感到惭愧,但相见时却像亲人一样亲切。饮食都随和喜好,孩子们也自然高兴。我的家乡有这样的乐趣,何必再去追求其他仁义之事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以理学思想为背景,强调道德修养和人生哲理。这首诗反映了邵雍对邻里关系的看法,以及他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邵雍与邻居交往的过程中有感而发,表达了他对邻里和睦、简单生活的向往和满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邻里关系被视为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邵雍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这种关系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朴实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邻里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满足。诗中,“每度过东邻”和“乐邻愈觉勤”描绘了作者与邻居之间的频繁互动和邻居的热情好客,而“既来长是愧,相见只如亲”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关系的珍惜和亲切感。后两句“饮食皆随好,儿童亦自忻”进一步以家庭生活的和谐来象征邻里关系的融洽。最后,“吾乡有是乐,何必更求仁”则是作者对这种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过度追求道德理想的反思,体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邻里关系的和谐与简单生活的满足。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邻里和睦、简单生活的向往和满足,同时也反思了过度追求道德理想的必要性。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1. B 2. B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