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2:52
踏莎行(中秋玩月)
作者:毛滂 〔宋代〕
碧树阴圆,绿阶露满。
金波潋滟堆瑶盏。
行云会事不飞来,
长空一片琉璃浅。
玉燕钗寒,藕丝袖冷。
只应未倚阑干遍。
随人全不似婵娟,
桂花影里年年见。
在碧绿的树影下,圆月照耀,露水满布在翠绿的阶梯上。金色的波光闪烁,仿佛把瑶盏堆积成山。行云虽然相聚,却不再飞来。长空中一片琉璃般的浅蓝。玉燕的钗子寒冷,藕丝的袖子也似乎凉意袭人。想来是因为没有倚靠在栏杆上,随人一起的心情和往年的婵娟相比,完全不同。只有在桂花的影子下,年年重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婵娟”意指皎洁的月亮,常用来喻指美丽的女子,尤其在中秋时节与月亮的联想密切。桂花则是中秋节的代表花卉,寓意着团圆和思念。
作者介绍
毛滂,字子升,号菴隐,北宋诗人,生于宋仁宗时期,以词作见长。毛滂的词风清新婉丽,常借景抒情,表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踏莎行(中秋玩月)》是毛滂在中秋节时写的,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渗透着浓厚的节日气氛和人情味。
这首《踏莎行(中秋玩月)》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中秋节的独特魅力。开篇以“碧树阴圆,绿阶露满”描绘出一个清幽的夜晚,树影和露水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金波潋滟堆瑶盏”来表现月光下的美丽景象,波光粼粼,似乎洒满了瑶盏,象征着中秋佳节的欢聚与团圆。
“行云会事不飞来,长空一片琉璃浅”则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失落感,云彩虽聚,似乎只是一种错觉,实际的孤独感依然存在。接下来的“玉燕钗寒,藕丝袖冷”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寒冷的玉燕与藕丝袖子反映出诗人的心境。
最后两句“随人全不似婵娟,桂花影里年年见”,通过月亮与桂花影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明月的向往与思念。虽然月亮每年都在,但人却不再,情感愈发深沉。全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中秋之夜的宁静与孤独,唤起了读者对团圆的向往和对亲情的思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多次使用比喻,如“金波潋滟”比喻水面波光,表现美丽景象;对仗工整,使得诗句流畅且富有韵律感,增强了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中秋节的团圆主题,表现了对明月的赞美与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深厚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瑶盏”是指什么?
A. 钟表
B. 酒杯
C. 花瓶
“行云会事不飞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期待
B. 孤独
C. 喜悦
诗中的“桂花影里年年见”意指什么?
A. 每年都能见到桂花
B. 代表团圆与思念
C. 以上两者皆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