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2:54
上严廉访十首
作者: 熊禾 〔宋代〕
古人重民教,礼乐用为急。
虞书有三官,周典犹二职。
太学领奉常,西都有余责。
两生既不来,何参又无术。
古人重视对百姓的教化,以礼乐为最重要的事。
《虞书》中有三位官员的设置,而《周典》中也只有两位职官。
太学负责供奉常规的祭祀,西方的地区还有更多的责任。
既然两位圣人没有来传授教义,那些参与治理的人又何以能有才干呢?
熊禾,宋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期。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民生和治国理政,语言简练、思想深邃。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对治国理政的关注。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对古代教育和官制的反思,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状况的忧虑和对圣人教诲的渴望。
此诗以古人重视教育和礼乐为切入点,揭示了宋代社会在教育和治国方面的不足。诗中提到的“虞书”和“周典”不仅是对古代制度的引用,更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反思。作者通过对比古代与当代的官制与教育体系,表达了对人才匮乏的担忧。
诗中“太学领奉常,西都有余责”一句,生动描绘了当时教育的多重责任。这不仅反映了社会对教育的期望,也暗示了实际执行中的困难。而结尾“既然两生没有来,何以能有才能”则是对当时士人的直接质疑,表达了对缺乏真知灼见的治理者的不满。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典籍的引用与当代现实的比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教育、人才和治理的思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古人重民教,礼乐用为急。
强调古代重视对民众的教化,礼乐是教育中的核心内容。
虞书有三官,周典犹二职。
引用古代文献,说明古代政治体系中官员的设置与职能。
太学领奉常,西都有余责。
描述了当时太学的职责,同时指出教育体系的复杂性和责任的多重性。
两生既不来,何参又无术。
表达对缺乏圣人教导的失落,质疑治理者的能力。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对人才的渴求,同时对社会现状进行深刻的反思,表达了对古代圣人思想的向往和对当代治理的忧虑。
古人重视什么?
A. 民教
B. 经济
C. 战争
《虞书》中提到的官员数量为多少?
A. 一
B. 二
C. 三
诗中提到的“两生”指的是哪两位人物?
A. 孟子与荀子
B. 孔子与孟子
C. 老子与庄子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熊禾的此首诗更加关注教育与治理的关系,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对生活困境的描写,两者均反映了社会的复杂性和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