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5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53:12
原文展示:
到胡道士草庵二首 王炎 〔宋代〕
绿阴啼鸟户庭幽,解带聊为一夕留。 行李未知何日了,转蓬方觉此生浮。 市朝役役兔三窟,今古悠悠貉一丘。 得似黄冠林下住,何须控鹤上瀛洲。
白话文翻译:
在绿荫和啼鸟声中,庭院显得幽静,我解开衣带,暂且在此停留一夜。 我的行程未知何时结束,像随风飘转的蓬草,才意识到此生如浮萍。 在市朝中忙碌,如同狡兔有三窟,而古今悠悠,如同貉在一丘。 如果能像黄冠道士那样在林下居住,又何必追求飞升到瀛洲呢?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人生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王炎在旅途中偶遇胡道士的草庵,感叹人生漂泊不定,向往道士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绿荫啼鸟的幽静庭院,表达了诗人对旅途未知的感慨和对人生漂泊的觉悟。诗中“转蓬方觉此生浮”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如同随风飘转的蓬草,意识到此生如浮萍般漂泊不定。后两句通过对市朝忙碌和古今悠悠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认为如果能像道士那样在林下居住,就不必追求飞升到仙境了。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转蓬”比喻的是什么? A. 漂泊不定的生活 B. 随风飘转的蓬草 C. 旅途的未知 D. 人生的浮萍
诗中“兔三窟”出自哪个典故? A. 《战国策·齐策四》 B.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C. 《史记·项羽本纪》 D. 《论语·子罕》
诗中“貉一丘”比喻的是什么? A. 古今悠悠,时间流逝 B. 人多处藏身之地 C. 市朝中的忙碌 D. 隐逸生活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