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9:02
潩流寒且急,岸草已凋摧。
石发尚堪把,江人曾不来。
谁知乌榜去,留采碧潭限。
持作吴乡味,能令案渌杯。
溪水流得寒冷且急促,岸边的草已凋谢枯萎。
石头上长出的苔藓尚能采摘,江上的人们却从未前来。
谁能知道那乌榜已经离去,只留下一片碧潭的清澈。
将这些采摘的苔藓做成吴乡的美味,能够使酒席更加丰盛。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少微,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乡土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梅尧臣的诗歌多富于情感,融入了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浓厚的人文情怀。
此诗写于梅尧臣对江南自然风光的描绘,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诗中描绘的江水、岸草和苔藓,既反映了自然的幽美,也表达了诗人对乡土美食的向往,展现了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
梅尧臣的《李密学遗苔酱脯云是自采为之》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交融的诗作。全诗通过潩流与岸草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悲伤的感受。诗的开头部分,"潩流寒且急,岸草已凋摧",通过对溪水流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寒冷急促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接下来的"石发尚堪把,江人曾不来",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石头上长出的苔藓成为诗人手中可触摸的自然之物,而"江人曾不来"则增添了一层孤独感,似乎在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人情冷淡的无奈。
后两句“谁知乌榜去,留采碧潭限”,则通过“乌榜”的离去,象征着人们的离散与孤独;而“留采碧潭限”则是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存,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最后是对美食的期待,“持作吴乡味,能令案渌杯”,不仅反映了对家乡味道的留恋,也隐含了对人际交流与亲情的渴望。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深刻地传达了诗人对人情、故乡的思索与感悟,情感真挚而细腻,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共鸣。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通过对美食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人际间的温情与联系。
诗中“潩流寒且急”描绘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岸草已凋摧”中的“凋摧”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乌榜”象征什么?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梅尧臣的诗歌在表现故乡与人情方面更加细腻,而王维则在意象的运用上更加抽象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