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3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3:45
鸡见便斗,犬见便齩。殿上鸱吻,终日相对。
鸡一见面就开始打斗,狗看到也会吠叫。殿上的鸱吻(屋檐下的装饰物),整日对面而立,毫无变化。
“鸱吻”在古代建筑中常常用于庙宇和宫殿上,是一种象征权威和保护的装饰物。通过提到鸱吻,诗人可能在暗示一种静态的权力与无所作为的对比。
释道初,宋代高僧,以诗歌见长,其作品多反映禅宗思想,强调直观和内心的修养。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与个人内心的修行成为当时人们关注的主题。作者可能在此诗中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出对纷争与静止状态的思考。
此诗以鸡和犬的争斗作为开篇,引出人与动物间的自然本能。鸡斗、狗吠,象征着生活中的纷争与争斗。这种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真实和人性中的争斗欲望。接着通过鸱吻的描写,表达了对静态权力的思考,似乎指出在这纷争中,有些东西是永恒不变的。诗的最后,鸱吻“终日相对”,暗示着在这一切争斗的背后,真正值得关注的是那种静默的存在。整首诗用简练的语言,表露出深刻的哲理,令人深思。
整首诗探讨了人性中的争斗欲望与静态存在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在纷争中,某些事物是永恒的,值得我们反思。
诗中提到的“鸡”象征什么?
A. 和平
B. 争斗
C. 忍耐
“终日相对”指的是什么状态?
A. 变化
B. 静止
C. 运动
答案: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两者均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偈》更侧重于内心的冲突与静态的反思,而王维则更具诗意与抒情。两者在主题上相辅相成,共同展现了古代诗人对生活与存在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