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6:27
原文展示
试纵浮图目,闲纾客子情。轩腾超世界,指点识乡程。天大云欹野,江蒸气抱城。长风饶振薄,落日倒光晶。古色千年在,悲歌百虑盈。战争初自苦,成败几堪惊。狐兔窗蓬颗,珠玑入里氓。剑关犹北向,巫峡只东倾。往意平三叹,馀踪付一瞠。誓言逃俗网,碧海跨飞鲸。
白话文翻译
尝试放眼于佛塔之巅,闲适地抒发游子的情感。高耸超越世界,指点间辨识归乡的路程。天空广阔,云朵倾斜于野地,江水蒸腾之气环绕城市。长风频繁地吹拂,落日倒映出晶莹的光芒。古老的色彩千年不变,悲歌中充满百般思虑。战争之初自是痛苦,成败之间令人心惊。狐狸兔子在窗边跳跃,珍贵的珠宝流入民间。剑关依旧向北,巫峡只向东倾斜。过往的意绪平静地叹息,余下的踪迹交付给一眼的凝视。誓言要逃离世俗的束缚,跨越碧海,驾驭飞鲸。
注释
- 浮图:佛塔。
- 纾:缓解,抒发。
- 轩腾:高耸。
- 乡程:归乡的路程。
- 欹:倾斜。
- 蒸气:水汽。
- 饶振薄:频繁地吹拂。
- 光晶:晶莹的光芒。
- 古色:古老的色彩。
- 悲歌:悲壮的歌曲。
- 狐兔:比喻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 珠玑:珍贵的珠宝。
- 里氓:民间。
- 剑关:地名,指剑门关。
- 巫峡:地名,指长江三峡之一。
- 往意:过往的意绪。
- 馀踪:余下的踪迹。
- 瞠:瞪眼凝视。
- 逃俗网:逃离世俗的束缚。
- 碧海:广阔的海洋。
- 飞鲸:比喻宏大的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对时局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该诗可能创作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战乱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登高望远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试纵浮图目,闲纾客子情”一句,表达了诗人放眼远望,抒发游子情怀的意境。“天大云欹野,江蒸气抱城”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而“古色千年在,悲歌百虑盈”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最后,“誓言逃俗网,碧海跨飞鲸”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远大志向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试纵浮图目,闲纾客子情:尝试放眼于佛塔之巅,闲适地抒发游子的情感。
- 轩腾超世界,指点识乡程:高耸超越世界,指点间辨识归乡的路程。
- 天大云欹野,江蒸气抱城:天空广阔,云朵倾斜于野地,江水蒸腾之气环绕城市。
- 长风饶振薄,落日倒光晶:长风频繁地吹拂,落日倒映出晶莹的光芒。
- 古色千年在,悲歌百虑盈:古老的色彩千年不变,悲歌中充满百般思虑。
- 战争初自苦,成败几堪惊:战争之初自是痛苦,成败之间令人心惊。
- 狐兔窗蓬颗,珠玑入里氓:狐狸兔子在窗边跳跃,珍贵的珠宝流入民间。
- 剑关犹北向,巫峡只东倾:剑关依旧向北,巫峡只向东倾斜。
- 往意平三叹,馀踪付一瞠:过往的意绪平静地叹息,余下的踪迹交付给一眼的凝视。
- 誓言逃俗网,碧海跨飞鲸:誓言要逃离世俗的束缚,跨越碧海,驾驭飞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长风饶振薄”中的“长风”比喻频繁的变迁,“落日倒光晶”中的“光晶”比喻晶莹的光芒。
- 拟人:如“天大云欹野”中的“云欹野”赋予云朵倾斜的动作,“江蒸气抱城”中的“抱城”赋予江水蒸气环绕的动作。
- 对仗:如“古色千年在,悲歌百虑盈”中的“古色”与“悲歌”,“千年在”与“百虑盈”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由和远大志向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图:佛塔,象征高远和超越。
- 天大云欹野:天空和云朵,象征广阔和变迁。
- 江蒸气抱城:江水和城市,象征环绕和保护。
- 长风:象征频繁的变迁。
- 落日:象征时光的流逝。
- 古色:象征历史的沉淀。
- 悲歌:象征深沉的情感。
- 狐兔:象征战乱后的荒凉。
- 珠玑:象征珍贵的财富。
- 剑关:象征边关和战争。
- 巫峡:象征自然景观的壮阔。
- 碧海:象征广阔的海洋和远大的志向。
- 飞鲸:象征宏大的志向和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试纵浮图目”中的“浮图”指的是什么?
A. 佛塔
B. 山峰
C. 城市
D. 海洋
-
诗中“古色千年在”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历史的变迁
B. 古老的色彩
C. 时间的流逝
D. 战争的残酷
-
诗中“誓言逃俗网,碧海跨飞鲸”表达了什么?
A. 对和平的向往
B. 对自由的追求
C. 对历史的感慨
D. 对战争的厌恶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通过对登高望远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远大志向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与王灼《次韵大受登天法塔见刘王二陵》:两者都通过对登高望远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王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全宋诗》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