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李士举丈除夕

《次韵李士举丈除夕》

时间: 2025-04-26 18:34:34

诗句

暗灯延鼠辈,残漏付鸡人。

柏酒浮三酌,蔬盘荐五辛。

冻吟多累句,孤坐绝来宾。

镜里丝丝发,平时六十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34:34

原文展示:

暗灯延鼠辈,残漏付鸡人。 柏酒浮三酌,蔬盘荐五辛。 冻吟多累句,孤坐绝来宾。 镜里丝丝发,平时六十春。

白话文翻译:

昏暗的灯光下,老鼠们活跃起来,残夜的漏声交给了报晓的鸡人。 用柏叶酒轻轻地斟了三次,蔬菜盘里摆上了五种辛辣的菜肴。 在寒冷中吟咏,诗句显得累赘,孤独地坐着,没有客人来访。 镜中看到的是一根根白发,平生已经度过了六十个春秋。

注释:

  • 暗灯:昏暗的灯光。
  • 延鼠辈:指老鼠在暗处活动。
  • 残漏:指夜深时的漏声,古代用漏壶计时。
  • 鸡人:指报晓的鸡。
  • 柏酒:用柏叶浸泡的酒,古人认为可以驱邪。
  • 三酌:三次斟酒。
  • 蔬盘:蔬菜盘。
  • 五辛:五种辛辣的蔬菜,如葱、蒜等。
  • 冻吟:在寒冷中吟咏。
  • 累句:诗句显得累赘。
  • 孤坐:孤独地坐着。
  • 绝来宾:没有客人来访。
  • 镜里丝丝发:镜中看到的是一根根白发。
  • 平时六十春:平生已经度过了六十个春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这首诗描绘了除夕夜的孤寂景象,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除夕夜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自己的孤独感受,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除夕夜为背景,通过昏暗的灯光、活跃的老鼠、报晓的鸡人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和冷清的氛围。诗中的“柏酒浮三酌,蔬盘荐五辛”反映了传统节日的习俗,而“冻吟多累句,孤坐绝来宾”则表达了诗人在寒冷中的孤独和无人问津的境遇。最后两句“镜里丝丝发,平时六十春”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诗人通过镜中的白发,感叹自己已经度过了六十个春秋,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和对岁月无情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暗灯延鼠辈,残漏付鸡人”:昏暗的灯光下,老鼠们活跃起来,残夜的漏声交给了报晓的鸡人。这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通过“暗灯”和“鼠辈”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而“残漏”和“鸡人”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2. “柏酒浮三酌,蔬盘荐五辛”:用柏叶酒轻轻地斟了三次,蔬菜盘里摆上了五种辛辣的菜肴。这句反映了传统节日的习俗,通过“柏酒”和“五辛”体现了节日的气氛。
  3. “冻吟多累句,孤坐绝来宾”:在寒冷中吟咏,诗句显得累赘,孤独地坐着,没有客人来访。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寒冷中的孤独和无人问津的境遇,通过“冻吟”和“孤坐”传达了诗人的孤独感。
  4. “镜里丝丝发,平时六十春”:镜中看到的是一根根白发,平生已经度过了六十个春秋。这句是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通过“镜里丝丝发”和“平时六十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和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残漏付鸡人”中的“付”字,将漏声拟人化,赋予了它报晓的任务。
  • 对仗:如“暗灯延鼠辈,残漏付鸡人”中的“暗灯”与“残漏”,“鼠辈”与“鸡人”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无奈。诗人通过描绘除夕夜的孤寂景象,表达了对岁月无情的深刻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 暗灯:象征着昏暗和孤寂。
  • 鼠辈:象征着夜晚的活跃和不安。
  • 残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鸡人: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 柏酒:象征着节日的气氛。
  • 五辛:象征着传统节日的习俗。
  • 冻吟:象征着孤独和无人问津。
  • 孤坐:象征着孤独和寂寞。
  • 镜里丝丝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柏酒”是指什么? A. 用柏叶浸泡的酒 B. 用柏树果实酿的酒 C. 用柏树枝叶煮的酒 答案:A

  2. 诗中的“五辛”是指什么? A. 五种辛辣的蔬菜 B. 五种辛辣的肉类 C. 五种辛辣的调料 答案:A

  3. 诗中的“残漏付鸡人”中的“付”字是什么意思? A. 交给 B. 支付 C. 付出 答案:A

  4. 诗中的“镜里丝丝发”表达了什么? A. 对美丽的追求 B. 对衰老的感慨 C. 对孤独的感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元日》:描绘了新年的喜庆气氛,与本诗的孤寂氛围形成对比。
  • 苏轼的《守岁》:同样以除夕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元日》与本诗对比,前者描绘了新年的喜庆气氛,后者则表达了孤寂和冷清的氛围。
  • 苏轼的《守岁》与本诗对比,两者都以除夕为背景,但前者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孤独和无人问津的境遇。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王灼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投介庵先生并寄庐陵周侍郎四首 从萧秀才求茶二首 闰七月五日雨中记所见 简全真 菊残有感 病卧闻益卿未行不能晤语成四十字 病中即事十五首 用韵示成父 龙游道中三首 复次韵呈沅陵诸丈并怀在伯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率由旧章 页字旁的字 舌字旁的字 执鞭坠镫 耳字旁的字 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倚风 妙姬 指日可俟 旷阔 上蒸下报 石字旁的字 金舌蔽口 除尘涤垢 介僻 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