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5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58:20
《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活困境和社会不公的无奈与愤懑。诗中提到"行露"的厌倦,暗示着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与困扰。接着以问句的形式反问,谁说麻雀没有角,为什么能穿透我的屋顶?谁说女人没有家,为什么能让我面临牢狱之灾?即使迅速让我入狱,家庭也无法满足我的需求!同样的,谁说老鼠没有牙,为什么能穿透我的围墙?谁说女人没有家,为什么能让我快速上法庭?即使迅速让我上诉,女人也不会跟随我!
《行露》的作者是先秦时期的佚名诗人,具体生平不详。先秦诗歌受到自然和社会的影响,常常通过质朴的语言反映人们的情感和生活状况。
这首诗产生于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抗争。诗人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和对家庭无奈的感慨。
《行露》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它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小事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通过一系列的反问,揭示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诗的开头“厌浥行露”便道出了诗人对生活困扰的厌倦,接下来的问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不满感。诗人以雀、女、鼠等意象,象征着看似微不足道却又能造成重大影响的事物,传达出即使是生活中最普通的存在,也可能成为困扰个体的因素。
诗中提到的“速我狱”和“速我讼”,则让人感受到一种被迫的无奈,似乎是在诉说着社会对个体的压迫。诗的最后两句“虽速我讼,亦不女从”体现了对女性命运的思考,暗示着即使在法律的制裁下,女性也未必能寻得依靠,这种对女性地位的关注在古代诗歌中尤为珍贵。
整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揭示了个人在社会中的无力感,反映了对不公正现象的质疑与对女性命运的关注,表现出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行露”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中“谁谓雀无角?”通过____的方式质疑了人们对生活的看法。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女性地位是高尚的。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