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永新吴景苏主簿梯云楼

《题永新吴景苏主簿梯云楼》

时间: 2025-05-06 18:19:31

诗句

谁道青云不可梯,君家楼阁与云齐。

诤臣内相名垂日,谏草词头字印泥。

我昔曾为禾水客,梦中犹忆义山西。

仇香自有家声在,岂使鸾皇棘上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19:31

原文展示:

谁道青云不可梯,君家楼阁与云齐。
诤臣内相名垂日,谏草词头字印泥。
我昔曾为禾水客,梦中犹忆义山西。
仇香自有家声在,岂使鸾皇棘上栖。

白话文翻译:

谁说青云不能攀登呢?你家那座楼阁与云彩齐平。
忠臣的名声在朝中流传,谏言的文章上面都盖着印泥。
我曾经是禾水的客人,梦中仍然怀念义山的西边。
仇香的家世自有名声,怎么能让鸾凤在荆棘上栖息呢?

注释:

  • 青云:指高升的地位或理想。
  • 君家:指对方家庭,这里是指吴景苏的家。
  • 楼阁:高楼大厦。
  • 诤臣:直言的臣子。
  • 印泥:古代用于盖章的泥,象征权威和正式。
  • 禾水客:指在禾水地区生活的人。
  • 义山:指义山地区,作者曾有过的生活经历。
  • 仇香:指一种植物,也象征着名声和家世。
  • 鸾皇:指一种神鸟,常象征高贵和美好。

典故解析:

  • 青云:古代诗文中常常用作理想的象征,指向高远的目标。
  • 忠臣:古代对直言敢谏的大臣的尊称,强调忠诚与正直。
  • 荆棘:常用来比喻困境和艰难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诗人,享有盛名。他的诗以自然景物和人情风貌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被称为“婉约派”的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杨万里任职永新时,表达了对理想高远的追求,以及对忠臣直言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这首《题永新吴景苏主簿梯云楼》以“青云”为引子,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首句“谁道青云不可梯”,用反问的方式引出主题,激发了读者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吴景苏家高耸入云的楼阁,象征着理想与目标的可达到性,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接着,诗人提到“诤臣内相名垂日”,表明了忠臣在朝中的重要性,强调了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同时,使用“谏草词头字印泥”,则表现了谏言的权威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在回忆自己曾为禾水客的经历时,诗人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梦中犹忆义山西”,通过梦境的描绘,展现了他心中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感。

最后,诗人用“仇香自有家声在,岂使鸾皇棘上栖”来结束,既显示了仇香的家世背景,又以鸾凤的高贵形象,强调了不应屈从于艰难困境的决心。这首诗在表现理想与忠诚的同时,也充满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道青云不可梯:反问,质疑“青云”不可攀登的说法,暗示理想是可以实现的。
  2. 君家楼阁与云齐:意指吴景苏的高楼与云彩相近,象征着理想的高度。
  3. 诤臣内相名垂日:赞美直言的臣子,表明他们的名声会流传。
  4. 谏草词头字印泥:强调谏言的重要性,表明直言不讳的必要性。
  5. 我昔曾为禾水客:回忆过去的经历,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6. 梦中犹忆义山西:梦中仍然记得义山的西边,反映了对故乡的深情。
  7. 仇香自有家声在:仇香一族自有其名声,说明其家世背景深厚。
  8. 岂使鸾皇棘上栖:表明即使在艰难中,也不应屈从于困境,彰显高贵的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青云指理想,高楼代表追求。
  • 反问:通过反问强调理想的可达性。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追求理想、忠诚于国家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展示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赞美和对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云:象征理想与追求。
  • 楼阁:代表成就与目标。
  • 诤臣:忠诚与正义的象征。
  • 禾水:故乡的象征,承载着记忆与情感。
  • 鸾皇:高贵理想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云”象征什么?

    • A. 理想
    • B. 现实
    • C. 过去
    • D. 未来
  2. “仇香自有家声在”中的“仇香”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鸟
    • C. 一种香料
    • D. 一种地名
  3. 诗人通过“谁道青云不可梯”表达了什么态度?

    • A. 绝望
    • B. 怀疑
    • C. 积极向上
    • D. 消极无奈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题永新吴景苏主簿梯云楼》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表现了理想与追求的主题,前者更多地表达个人的追求和对故乡的思念,而后者则强调了高处的视野和胸怀。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侧重点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 《杨万里年谱》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拔蒲三首 其二 拔蒲三首 其一 结袜子 白苧词 其一 秋夜月 生查子  集句 上云乐 钓竿 喜雨寄夏允中五绝 其三 咏史(二十一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用字旁的字 雁默先烹 包含巷的词语有哪些 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口字旁的字 辞力 据徼乘邪 抱璞泣血 怕硬欺软 羊裘垂钓 豸字旁的字 漆园 爵穴 鬼井 亠字旁的字 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禾绢 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