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3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0:29
屈子平章荃蕙,
荀卿区别芷槐。
志洁真饮露者,
性恶似渐滫来。
这首诗表达了两种不同的志向和品性。屈原与荀卿分别用荃草和芷草来比喻,他们的志向和理想各有不同。志向高洁的人如同饮露的兰花,而那些性情卑劣的人则像渐渐升起的潮水,无法避免其恶劣的本性。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道静,南宋时期的诗人和词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其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刘克庄通过诗歌表达对高洁品德的向往,借用古代诗人屈原与荀子的对比,强调志向的重要性,反映了他对道德理想的坚持。
《寄题赵尉若钰兰所六言四首》通过对比屈原和荀卿的思想,探讨了人性与品德的主题。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植物意象,荃蕙、芷槐不仅仅是自然物象,更象征着高洁与卑劣的品德。开篇通过屈原与荀子的比喻,揭示了不同的志向与理想,表现了诗人对高洁品德的向往。
“志洁真饮露者”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品德的珍贵,清晨的露水象征着纯洁无瑕,暗示志向高洁的人如同兰花般珍贵。而“性恶似渐滫来”则以渐涨的潮水比喻那些道德败坏之人,流露出诗人对恶劣人性的警惕与谴责。
整体来看,诗歌在形式上简洁有力,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刘克庄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以对比的方式探讨了人性与品德,强调了志向的重要性,以及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和对堕落现象的警惕。
屈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高洁的品德
B. 卑劣的本性
C. 社会的动荡
"性恶似渐滫来"中的"滫"指什么?
A. 清水
B. 暴风雨
C. 潮水
诗人通过哪两位历史人物对比人性的不同?
A. 屈原与李白
B. 屈原与荀卿
C. 荀卿与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