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湖杂诗(四首)

《西湖杂诗(四首)》

时间: 2025-04-30 05:08:15

诗句

芙蓉湾口绿阴斜,吹笛何人隔彩霞。

惊起沙头双翠羽,衔鱼飞上刺桐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08:15

原文展示:

芙蓉湾口绿阴斜,
吹笛何人隔彩霞。
惊起沙头双翠羽,
衔鱼飞上刺桐花。

白话文翻译:

在芙蓉湾的入口,绿荫斜斜地投下阴影,
不知是谁在彩霞中吹响了笛声。
惊起沙滩上的一对翠绿色的羽鸟,
它们衔着鱼,飞向了刺桐花上。

注释:

  • 芙蓉湾:即西湖的一个景点,因生长有荷花而得名。
  • 绿阴:指树木的阴影,描绘夏日的清凉。
  • 吹笛:指有人在远处吹笛,增添了诗的韵味。
  • 惊起:突然惊动。
  • 翠羽:指颜色鲜亮的鸟,象征美丽。
  • 刺桐花:一种盛开的花,常用来象征热情和生机。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蒲庵禅师,明代诗人,禅宗僧侣,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禅意。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文人雅士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诗人通过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西湖杂诗》以芙蓉湾的美景为背景,用清新、自然的笔调渲染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中描绘了绿阴、彩霞、鸟儿等元素,展现了西湖的迷人风光和生机盎然的气息。每一句都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首句“芙蓉湾口绿阴斜”,便勾勒出了夏日的湖面,绿树成荫,令人感到宁静与舒适。接着的“吹笛何人隔彩霞”,则是引出人声,给这幅画面增添了生活气息,似乎能听到悠扬的笛声在空中飘荡,令人心旷神怡。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对鸟儿飞起的生动场景,展现了自然的活力,衔鱼飞上刺桐花,仿佛在表达自然界中的生存与和谐。这种生动的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也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灵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文人对于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芙蓉湾的景色,绿荫倾斜,给人一种宁静的感受。
    • 第二句:引入了吹笛的人,增强了场景的生动性与人文气息。
    • 第三句:鸟儿因笛声而惊起,表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灵动。
    • 第四句:鸟儿衔着鱼,飞向花朵,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生生不息。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绿阴斜”与“彩霞”,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拟人:鸟儿被赋予了生命与情感,展现了自然的活力。
    • 比喻:用“衔鱼飞上刺桐花”来表现生命的美好。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 芙蓉:象征着美丽、纯洁,代表着西湖的自然风光。
  • 绿阴:代表着阴凉、舒适,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翠羽: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鲜活的自然。
  • 刺桐花:象征着热情与生机,代表着自然的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芙蓉湾”是什么地方的景点?

    • A. 西湖
    • B. 太湖
    • C. 南湖
  2. 诗中“惊起沙头双翠羽”中的“翠羽”指的是:

    • A. 鱼
    • B. 鸟
    • C. 虫
  3. 诗中提到的“刺桐花”象征着:

    • A. 冷漠
    • B. 热情
    • C. 忧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蒲庵禅师的《西湖杂诗》更侧重于对细腻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豪放与壮丽。两者各具特色,共同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丰富多彩。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西湖文化研究》

相关查询

眼儿媚 其二 堂堂 眼儿媚 秋闺 眼儿媚 庚子清明李夫人道清亡三十六日矣为招魂于西郊山明草媚游人如云封景思人怆然涕下 眼儿媚 以上二首见中州乐府 眼儿媚·送饶伯子归里,饶海阳人 眼儿媚 其一 和梅溪二词 眼儿媚 春情 眼儿媚 与双成弟妇雨窗话别 眼儿媚·丁柏岩又行,赋此送之,益难为怀矣 眼儿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白雪阳春 户字头的字 与日月齐光 風字旁的字 重见天日 斜行横阵 至字旁的字 蚕绩蟹匡 空室蓬户 耂字旁的字 喃喃细语 见字旁的字 恳曲 鳢鮬 愚戆窳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