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湖春日壮游即事 其七

《西湖春日壮游即事 其七》

时间: 2025-05-02 12:26:49

诗句

流苏两两挂船头,绣额珠帘不上钩。

《金缕》缓歌家宴静,午前先入里湖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6:49

原文展示:

流苏两两挂船头,
绣额珠帘不上钩。
金缕缓歌家宴静,
午前先入里湖游。

白话文翻译:

两条流苏轻轻挂在船头,
绣有花纹的额帘不再钩住。
金缕细致的歌声在家宴上轻轻响起,
午前先在里湖中游玩。

注释:

字词注释:

  1. 流苏:一种装饰物,通常用丝绸或绒毛制成,挂在船头以作装饰。
  2. 绣额:指绣有花纹的帘子或装饰物,通常用于装饰门窗或船舱。
  3. 珠帘:用珠子串成的帘子,也用于装饰。
  4. 金缕:金色的丝线,形容歌声的细腻和优雅。
  5. 家宴:家庭聚会时的宴席。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某个特定的典故,但描绘的场景与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游湖的情景有着密切关系,反映了那时代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臻,元代诗人,性情洒脱,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他的作品常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日,正值温暖的季节,诗人借游玩西湖的机会,抒发内心的愉悦与宁静。反映了元代人们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西湖春日壮游即事 其七》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春天里西湖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游玩心情。诗中前两句通过描绘船头的流苏和装饰帘,展现了湖上游玩的优雅气氛,仿佛能听到那轻柔的风声和水波荡漾的细语。后两句则通过“金缕缓歌”引入了宴席的宁静氛围,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悠闲状态。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有社交场合的温馨,充分体现了元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流苏两两挂船头:描述船头的流苏,营造出一种轻松、悠然的游船氛围。
  2. 绣额珠帘不上钩:强调船舱内的装饰,营造出一种雅致的环境,暗示游玩的惬意。
  3. 金缕缓歌家宴静:描绘宴席上的音乐,表达一种安静而愉悦的氛围。
  4. 午前先入里湖游:表明诗人选择在午前游玩,时间的选择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安排和品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流苏比作轻盈的装饰,赋予诗句生动的形象。
  • 对仗:如“流苏两两”和“绣额珠帘”,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西湖春日的热爱,渗透着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展现了元代文人清新脱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流苏:象征着优雅和美丽,暗示生活的闲适。
  2. 金缕:代表细腻与精致,表现宴席的高雅。
  3. 家宴:体现家庭团聚的温暖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流苏两两挂船头”描绘的是: A. 船上的装饰
    B. 湖边的景色
    C. 家庭聚会

  2. “金缕缓歌家宴静”中的“金缕”指的是: A. 金色的丝线
    B. 金色的船
    C. 金色的湖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马臻的诗歌与李白的《庐山谣》均描绘自然美,但马臻更偏重于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强调了自然的壮丽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马臻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 九日和于使君思上京亲故 九日 九日山行便谒禹庙 九日 九日寓因胜寺有怀晚上人渡江未归 九日独酌 九日同龙山居士觚庵九兄四弟五弟七弟儿子邦荣邦直烟霞洞登高 其四 九日 九日登白帝城望八阵图题武侯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鹊巢鸠佔 仆舆 积善 齿字旁的字 秩米 讯罪 投杼逾墙 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立刀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丶字旁的字 河鱼腹疾 枉口嚼舌 拨云见日 素鱮 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