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6:36
眼儿媚·秋闺
作者:沈榛
秋草萋萋夕阳西。
点点泪痕低。
一声画角,数行疏柳,
寂寞鸦啼。
雁书不见天涯杳。
愁对落花蹊。
沉吟无语,辽西梦断,
月照幽闺。
秋天的草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茂盛。我眼中泪痕斑斑,低垂着头。耳边传来一声画角,几行稀疏的柳树在微风中摇曳,伴随着孤寂的乌鸦啼鸣。远方的雁书早已无法寻觅,天际显得渺茫无际。面对落花的小路,我愁绪满怀,沉吟不语,辽西的梦想已然破灭,月光照进了幽静的小闺房。
作者介绍:
沈榛,清代诗人,字瑶苹,号映雪,主要活跃于清中期。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风格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内心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秋季,正值诗人身处闺房,思念远方的情人或亲友,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离别愁苦的感慨。
《眼儿媚·秋闺》是一首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深沉情感的词作。诗人以“秋草萋萋”开篇,描绘出一幅夕阳下草木繁盛的画面,立即引发读者对秋天的感触。夕阳的西沉与草的萋萋形成了对比,仿佛在诉说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着,诗人用“点点泪痕低”表露出内心的愁苦,泪水与秋天的萧瑟相辅相成,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随着“画角声声”和“疏柳数行”的描写,诗人进一步渲染了幽静的环境与内心的孤寂。尤其是“寂寞鸦啼”,乌鸦的叫声更是为整首词增添了几分哀伤。接下来的“雁书不见天涯杳”,不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隐含着对逝去的时光的无奈。最后,诗人在“月照幽闺”中,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沉思。月光照入闺房,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整首词以秋天为背景,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又婉约的美感,令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内心深处的愁苦与思念。这种情感在清代诗词中尤为珍贵,反映了诗人对人性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与个人的情感,表现出对离别的思念、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孤独的深刻体验,体现了清代诗人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秋草萋萋”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春天的繁花
B. 秋天的草木
C. 夏天的烈日
D. 冬天的雪景
“雁书不见天涯杳”中的“雁书”象征着什么?
A. 远方的信件
B. 亲人的思念
C. 时间的流逝
D. 自然的变迁
诗的情感基调主要是?
A. 喜悦
B. 忧伤
C. 激昂
D. 宁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沈榛的《眼儿媚·秋闺》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主题上均探讨了女性的孤独与思念,但沈榛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为细腻地表达情感。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