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

时间: 2025-04-26 13:59:51

诗句

眉洲屿隔雪涛中,闻此山川髣髴同。

但是至人游息地,邦人处处作离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9:51

原文展示:

眉洲屿隔雪涛中,闻此山川髣髴同。
但是至人游息地,邦人处处作离宫。

白话文翻译:

在雪浪中,眉洲屿与我隔着,听到这里的山川景象似乎与他处相仿。
然而,真正的智者却在这游息之地,而普通百姓则在各处建造离宫。

注释:

  • 眉洲屿:指的是一种地理名词,眉洲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岛屿或地名。
  • 隔雪涛中:意为被雪浪隔开,描绘出一种遥远而模糊的景象。
  • 髣髴同:形容景象相似,似曾相识。
  • 至人:指的是智慧的人或圣人。
  • 游息地:指的是休息、游玩的地方。
  • 邦人:指的是国家的人民。
  • 离宫:这里指的是为避暑或游玩的宫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石庐,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表达了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同时也反映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环境,表达了诗人对智者与普通百姓生活状态的思考。开头两句以自然为背景,眉洲屿的隔离与雪涛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遥远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山川的相似性,这不仅是对外部景物的描写,也是对内心情感的反映。后两句则转向对人类社会的观察,诗人将至人和邦人做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智者所追求的游息地与普通人所构建的离宫之间的差异。诗中隐含了对社会阶层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眉洲屿隔雪涛中:描写诗人身处自然景色之中,感受到一种隔阂与遥远感。
  • 闻此山川髣髴同:通过听觉(闻)表达出对山川景象的感知,似乎与其他地方有相似之处。
  • 但是至人游息地:转折句,提出与前文不同的观点,强调智者所追求的宁静之地。
  • 邦人处处作离宫:指出普通百姓为了享乐而四处建造离宫的现象,表现出对物质追求的批判。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尾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智者与普通人的不同追求。
  • 比喻:将游息地与离宫进行比较,暗示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涛: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冷漠,传达出一种孤独感。
  • 至人:代表智慧与理想,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 离宫:象征物质享乐,反映出人们对外在世界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眉洲屿”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种地理名词
    C. 一位诗人

  2. “至人”在诗中指的是: A. 普通百姓
    B. 智慧的人
    C. 皇帝

  3. 诗中提到的“离宫”主要是指: A. 一种建筑
    B. 休闲场所
    C. 宫殿式的居住地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同样描写了自然山水,但王维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而刘克庄则通过对比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刘克庄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愁倚阑令 愁倚阑令 喜迁莺令 喜迁莺令 喜迁莺令 贺李丹壑秋捷时年十六岁 海棠春令(同官约瞻叔兄□□饮于郡圃海棠花下,遣酒代劝) 摸鱼子 憩园探梅,柬次泉 摸鱼子 题外姑母遗照后,附其幼子遗容共装 摸鱼子 丁巳上巳禊饮陶然亭,同沈南雅 摸鱼子 其二 用遗山后芳华怨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玄字旁的字 缶字旁的字 营斋 十字旁的字 凄入肝脾 冠盖相属 窜窜 僮然 陆池莲 鬥字旁的字 抪覆 包含阄的词语有哪些 七了八当 火光冲天 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龝字旁的字 鞭辟入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