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0:04
《浣溪沙(别恨)》
作者: 郑域 〔宋代〕
酒薄愁浓醉不成。
夜长欹枕数残更。
嫩寒时节过烧灯。
已自孤鸾羞对镜,
未能双凤怕闻笙。
莫教吹作别离声。
全诗翻译:
酒量不多却愁绪浓重,结果醉不成。夜晚漫长,斜靠在枕头上数着零星的更替。此时正是嫩寒的季节,点着灯火。已经是孤独的凤凰羞于对着镜子,不能双双对舞的凤鸟又怕听到笛声。不要让笛声吹出离别的哀伤。
作者介绍:郑域,字用之,号浣沙,宋代诗人,擅长词曲,与当时的文人交往密切,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思考与感慨,反映了个人在孤独和离别中的内心挣扎,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风气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浣溪沙(别恨)》展现了作者对孤独与离别的深切感受。诗中以“酒薄愁浓醉不成”开篇,既描绘了饮酒的情景,也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悲伤。接着,夜长的孤寂和数更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尤其是“嫩寒时节过烧灯”,在细腻的季节变换中,透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
“已自孤鸾羞对镜,未能双凤怕闻笙”更是诗中情感的高潮,孤鸾象征着失去伴侣的孤独,羞于自照,反映出对逝去爱情的无奈与渴望。此处的对比手法,通过双凤与孤鸾的对立,突显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现实的残酷。
最后一句“莫教吹作别离声”,更是对离别愁苦的强烈拒绝,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往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精湛的艺术表现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与孤独感,以及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反映了个人情感的深刻与复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酒薄愁浓醉不成”中的“薄”是指什么?
a) 酒量少
b) 酒的种类
c) 酒的质量
“已自孤鸾羞对镜”的“孤鸾”象征什么?
a) 孤独
b) 美好爱情
c) 友谊
诗人在最后一行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恐惧离别
c) 对酒的喜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浣溪沙(别恨)》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古诗的情感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