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渔家傲 其二十二

《渔家傲 其二十二》

时间: 2025-07-31 13:09:05

诗句

一叶兰舟双桂桨。

花间有客时来访。

隔岸游人不可当。

春淡荡。

飞花燕蹙鱼吹浪。

花气雨香春酝酿。

花枝酒盏频相向。

细舞清歌欢一饷。

回首望。

夕阳如在西湖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3:09:05

原文展示

一叶兰舟双桂桨。花间有客时来访。隔岸游人不可当。春淡荡。飞花燕蹙鱼吹浪。花气雨香春酝酿。花枝酒盏频相向。细舞清歌欢一饷。回首望。夕阳如在西湖上。

白话文翻译

一只小巧的兰舟,轻轻地摇动着双桨。花丛中有客人时常来访。对岸游人无法抵挡这样的美景。春天的气息轻轻荡漾,飞舞的花瓣、俯冲的燕子、游动的鱼儿都在水面上掀起微波。花香和雨香在春天中交融,醉人的气氛让花枝和酒盏频频相对。轻舞的清歌让人欢愉片刻。回头望去,夕阳的余晖映照在西湖上。

注释

  • 兰舟:指兰花装饰的小船,象征轻盈和美丽。
  • 双桂桨:形容船桨的形状,桂是指桂木,象征着优雅。
  • 隔岸游人:指对岸的游人,暗示着一种遥远的美好。
  • 春淡荡:春天的气息轻轻荡漾,表达了春天的柔和。
  • 飞花:指飘落的花瓣,象征春天的生机。
  • 燕蹙:燕子飞翔时的姿态,形容灵动。
  • 酒盏:指盛酒的杯子,体现了欢聚的气氛。
  • 夕阳如在西湖上: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言(1482-1548),字廷芳,号秋水,明代诗人,曾任礼部尚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和生活场景,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文人雅士常在湖畔吟诗作对,记录春天的美好。诗中描绘的场景与当时水乡的生活息息相关,表现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渔家傲 其二十二》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湖畔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开篇的“兰舟”与“双桂桨”描绘了小船轻盈的形象,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接下来的“花间有客时来访”则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形成了春日游玩的温馨场景。

诗中“春淡荡”一句,恰如其分地描绘了春天的温柔与宁静,接着“飞花燕蹙鱼吹浪”利用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在描写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花气雨香春酝酿”则营造出一种醉人的氛围,似乎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花香和雨香,令人陶醉。最后的“夕阳如在西湖上”更是将整首诗的意境推向高潮,落日的余晖映照着湖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诗情画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叶兰舟双桂桨:描绘一只小船,象征轻盈与优雅。
  • 花间有客时来访:客人来访,表达人与自然的交流。
  • 隔岸游人不可当:对岸游人无法抵挡这样的美景,突显了风景的吸引力。
  • 春淡荡:春天的气息轻柔地荡漾,表达了春日的和谐。
  • 飞花燕蹙鱼吹浪:生动描写春日的生机与活力。
  • 花气雨香春酝酿:春天的气息与花香、雨香交融,营造出醉人的氛围。
  • 花枝酒盏频相向:花枝与酒盏的相互映衬,体现了欢聚的气氛。
  • 细舞清歌欢一饷:轻舞的歌声令欢愉的时光更加美好。
  • 回首望:回头望去,反思和留恋。
  • 夕阳如在西湖上:描绘出西湖的美丽,闭合了整首诗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兰舟”、“双桂桨”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通过“飞花”、“燕蹙”等意象,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花气雨香”与“春酝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湖畔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舟:象征轻盈与优雅。
  • :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象征自由与灵动。
  • 酒盏:象征欢聚与欢愉。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兰舟”象征什么?

    • A. 轻盈与优雅
    • B. 坚固与稳重
    • C. 速度与激情
  2. 诗中的“春淡荡”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春天的气息
    • B. 夏天的热情
    • C. 秋天的萧瑟
  3. 诗中提到的“夕阳如在西湖上”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留恋与美好
    • C. 怨恨

答案

  1. A. 轻盈与优雅
  2. A. 春天的气息
  3. B. 留恋与美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的这首词同样描绘了湖面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感悟。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以生动的笔触描绘春天的气息,情感细腻。

诗词对比

  • 夏言《渔家傲 其二十二》 vs. 苏轼《水调歌头》
    • 夏言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细腻情感的表达,而苏轼的词则结合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更为深邃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收录了明代众多优秀诗人的作品,帮助理解时代背景。
  • 《古诗词鉴赏》:提供了古诗词的鉴赏技巧与分析方法,适合对古诗感兴趣的读者。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菊潭赋小窗睡香次韵 镜湖一曲 借张宪韵述怀呈东畎先生 剑池 嘉熙元日 寄陈藏一 寄宝藏壁天瑞 即事 怀友人 后坞示壁天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颦效 皮字旁的字 检恤 薮中荆曲 赤铜 示字旁的字 民国 行走如飞 丶字旁的字 包含变的成语 四点底的字 酌霞 强中更有强中手 兀字旁的字 言行信果 狮子大开口 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