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谒于肃愍公墓

《谒于肃愍公墓》

时间: 2025-07-31 04:40:33

诗句

荒坟邻近鄂王宫,异代孤臣伏腊同。

北狩忽闻哀痛诏,中兴多仗保釐功。

百年天地回元气,五夜松杉度烈风。

圣主只今恢庙略,玉门闻巳罢和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4:40:33

原文展示:

谒于肃愍公墓
作者: 陆弼 〔明代〕

荒坟邻近鄂王宫,
异代孤臣伏腊同。
北狩忽闻哀痛诏,
中兴多仗保釐功。
百年天地回元气,
五夜松杉度烈风。
圣主只今恢庙略,
玉门闻巳罢和戎。


白话文翻译:

在鄂王宫附近,有一座荒凉的坟墓,
那是不同朝代的孤臣在此相依。
北方征讨时,忽然听到悲伤的诏令,
中兴之际多仰赖保釐的功劳。
一百年来,天地之间气机复苏,
五个夜晚,松柏在狂风中摇曳。
如今圣主恢复了庙宇的简略,
在玉门关听说已经停止了和戎。


注释:

  • 荒坟:荒凉的坟墓,指无主或无人祭扫的墓地。
  • 鄂王宫:指古代鄂王的宫殿,暗示历史的沉淀与悲伤。
  • 异代:不同的历史时期。
  • 孤臣:孤独的臣子,指忠于国家但未被重用的人。
  • 北狩:指北方征讨,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次军事行动。
  • 哀痛诏:悲伤的命令或诏书,通常是为哀悼某位重要人物而发布的。
  • 中兴:指国家的复兴或重新兴起。
  • 保釐功:指保卫国家取得的功劳。
  • 百年:指时间的流逝,暗示历史的变迁。
  • 松杉:松树和杉树,常用来象征坚韧与长寿。
  • 烈风:强烈的风,象征艰难的环境。
  • 圣主:指明君或仁主。
  • 恢庙略:恢复庙宇的简略,可能暗示恢复传统或宗教仪式。
  • 玉门:指古代的玉门关,象征国门和边疆的安宁。
  • 和戎:指与外族的和谈或和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弼,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多与时政相关。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明代,时值国家动荡与变迁之际,陆弼在缅怀历史的同时,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与忧虑。


诗歌鉴赏:

《谒于肃愍公墓》是一首表现历史感与人文关怀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荒坟和历史人物的孤独,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全诗以“荒坟”开篇,立刻设定了一种哀伤的基调,表明了对那些曾经为国捧心的忠臣的追忆。接着诗中提到的“北狩”与“哀痛诏”,则展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悲剧,暗示了忠臣悲惨的命运。诗人通过“百年天地回元气”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复兴的渴望,似乎在呼唤一种新的希望。

诗中提到的“圣主”和“玉门”,则是对现状的反思,诗人希望在新的领导下,国事能得到恢复与安宁。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追溯,也有对未来的展望,表现出诗人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荒坟邻近鄂王宫”:指荒凉的坟墓与鄂王宫相邻,暗示历史的沉淀与孤独。
  2. “异代孤臣伏腊同”:不同朝代的孤臣汇聚在此,表达对忠臣的追思。
  3. “北狩忽闻哀痛诏”:提到北方征讨时传来的悲痛诏令,体现历史的悲剧。
  4. “中兴多仗保釐功”:强调恢复和兴盛离不开忠臣的努力。
  5. “百年天地回元气”:时间流逝,天地之间的气机复苏,象征着希望。
  6. “五夜松杉度烈风”:松杉在风中摇曳,象征坚韧与不屈。
  7. “圣主只今恢庙略”:如今圣主恢复了庙宇,体现政治的期待。
  8. “玉门闻巳罢和戎”:玉门关传来停止和谈的消息,暗示国防与和平。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利用“荒坟”、“松杉”等意象,营造出沉重的历史氛围。
  • 象征:松杉象征坚韧,体现了不屈的精神。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与未来的展望,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深切关注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忠臣的敬仰与对未来希望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坟:象征历史的沧桑与忠臣的孤独。
  • 鄂王宫:代表曾经的权力与荣耀。
  • 松杉:坚韧与不屈的象征。
  • 烈风:象征艰难环境与历史的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荒坟”邻近哪个地方?

    • A. 玉门关
    • B. 鄂王宫
    • C. 北方
    • D. 中原
  2. “北狩”指的是什么?

    • A. 南方的征讨
    • B. 北方的征讨
    • C. 海上的征伐
    • D. 内部的战争
  3. 诗中提到的“圣主”指代的是?

    • A. 古代的皇帝
    • B. 现代的统治者
    • C. 外族首领
    • D. 诗人自己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登高》与《谒于肃愍公墓》均表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命运的感慨,但前者更多的是对个人遭遇的反思,后者则更聚焦于国事与忠臣的追忆。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陆弼诗集》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谒于肃愍公墓》这首诗的美学和深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游考功将漕夔门七绝 送潜同年调官归 颜延年三月三日率尔成诗前诗重韵太率可笑 次韵七夕 入少城 送杜阳安奉亲还蜀二首 答及甫和 促织 食糟行 东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风旋电掣 绳愆纠缪 竿结尾的成语 目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闭口不谈 利令智昏 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坐上 气字旁的字 庶襚 佥议 走之旁的字 差池 飞字旁的字 扭是为非 昭如日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