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游考功将漕夔门七绝

《送游考功将漕夔门七绝》

时间: 2025-04-30 21:43:08

诗句

烧畲瀼外竹枝瘦,踏碛滩上桃花肥。

绣衣故乡岂不好,为天下计毋庸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43:08

原文展示:

烧畲瀼外竹枝瘦,踏碛滩上桃花肥。绣衣故乡岂不好,为天下计毋庸归。

白话文翻译:

在瀼水边烧畲,竹枝显得瘦弱;在碛滩上踏青,桃花却异常肥美。穿着绣衣回到故乡难道不好吗?但为了天下的大计,不必急于归去。

注释:

  • 烧畲(shē):指在山地烧荒耕种。
  • 瀼(ráng)外:指瀼水之外的地方。
  • 踏碛(qì):踏着沙石,指在河滩上行走。
  • 绣衣:古代官员的服饰,这里指代官员的身份。
  • 毋庸(wú yōng):不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1176-1236),字舜俞,号平斋,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豪放洒脱著称,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这首诗是他在送别友人游考功前往夔门任职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对天下大计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洪咨夔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游考功的期望,希望他能为国家大计贡献力量,不必急于回到故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烧畲瀼外竹枝瘦”与“踏碛滩上桃花肥”,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不同状态,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选择与取舍。诗中的“绣衣故乡岂不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但“为天下计毋庸归”则显示了作者的胸怀和远见,认为个人利益应服从于国家大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烧畲瀼外竹枝瘦”:描述在瀼水边烧荒耕种的景象,竹枝因环境艰苦而显得瘦弱。
  • “踏碛滩上桃花肥”:描绘在河滩上踏青时,桃花因环境适宜而异常肥美。
  • “绣衣故乡岂不好”: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穿着绣衣回到故乡是美好的。
  • “为天下计毋庸归”:强调为了国家大计,不必急于回到故乡。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竹枝瘦”与“桃花肥”的对比,突出了环境的不同影响。
  • 隐喻:“绣衣故乡”隐喻个人的安逸生活,“为天下计”隐喻国家大计。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个人利益与国家大计的权衡,表达了作者认为个人应为国家大计牺牲小我的高尚情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烧畲:象征艰苦的劳作环境。
  • 竹枝瘦:象征环境的艰苦和生命的脆弱。
  • 桃花肥:象征环境的适宜和生命的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烧畲”指的是什么? A. 烧荒耕种 B. 烧制陶器 C. 烧制竹器 D. 烧制木器
  2. 诗中的“绣衣故乡”隐喻什么? A. 个人的安逸生活 B. 国家的繁荣昌盛 C. 战争的残酷 D. 自然的美丽
  3. 诗中的“为天下计毋庸归”表达了什么? A. 对故乡的眷恋 B. 对国家大计的重视 C. 对个人利益的追求 D. 对自然环境的赞美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
  • 王维的《送别》: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洪咨夔的《送游考功将漕夔门七绝》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战乱的直接感受,而洪咨夔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大计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咨夔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洪咨夔的生平和创作。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听文三娘鼓琴 待旦 秋夜寄外 靖节堂竹陈太夫人限韵命赋 游栖霞四首 题胡女骑 寿星寺 其二 江南曲四首 戒坛 题曹武帝削瓜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万贯家财 欠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截肢 同财 糸字旁的字 个体户 燕约莺期 包含怒的词语有哪些 诱敌深入 穷村僻壤 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玄字旁的字 卤字旁的字 电照风行 包含期的词语有哪些 奉公克己 真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