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奉和君俞以子华古德颂见示

《奉和君俞以子华古德颂见示》

时间: 2025-05-06 18:09:48

诗句

百尺竿头进步人,随缘偶物莫非真。

君看日用如何讨,即此空身是法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09:48

原文展示:

百尺竿头进步人,随缘偶物莫非真。君看日用如何讨,即此空身是法身。

白话文翻译:

在百尺高的竿子顶端,仍需不断进步的人,随缘而来的偶然事物,都是现实的真理。你看日常生活中如何获得,实际上这个空身就是法身。

注释:

  • 百尺竿头:形容达到极高的境界,但仍需继续努力。
  • 随缘偶物:指的是生活中偶然遇到的事物,强调顺其自然。
  • 法身:佛教用语,指真实的自性或真理的体现。
  • 空身:指内心无执着的状态,强调心灵的空灵。

典故解析:

“法身”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通常指佛的真实本体与智慧。诗中提到的“空身”,与佛教的“空”思想相呼应,意味着无我、无执,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宋代诗人,以其诗歌清新、高远而著称。他的作品多体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思考,兼具哲理性与文学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韩维在某次与友人讨论佛教哲学和生活态度时所作,旨在表达对生活的看法,强调在浮躁的世俗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真理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蕴藏了深厚的哲理,借用高竿的意象,传达出在生活的高峰上仍需不断进步的思想。诗人通过“随缘偶物”的表述,强调生活中的每一个偶然都是在教导我们认识真实的自我与世界。这种态度正是对日常生活的深刻理解,表明在日常的琐事中也能找到真理的存在。最后一句“即此空身是法身”,更是将整个诗歌的思想推向了高潮,表明内心的空灵与真实的自我即是达到真理的途径。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具有哲理的深度,也透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真理的生活态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尺竿头进步人:强调在取得了极高成就后,仍要努力前行,体现出不懈追求的精神。
  2. 随缘偶物莫非真:随遇而安,生活中的一切都蕴含着真理,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3. 君看日用如何讨:引导读者关注日常生活的深意,发问的方式增强了思考的引导性。
  4. 即此空身是法身:总结出内心的空灵与真实自我即为真理的表现,强调佛教哲学理念。

修辞手法:

  • 比喻:以“百尺竿头”比喻人生的高度,暗含人生的追求与目标。
  • 对仗:诗中“进步人”与“随缘偶物”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君看日用如何讨”引导读者思考,增强了诗的互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在追求真理和自我提升的道路上,要不断努力,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空灵。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反思,寻找生活中的真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竿头:象征着人生的高度与成就,提醒人们即使在高处也要不断进步。
  • 随缘:表达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强调接受生活中的偶然。
  • 空身:指无执着、无欲望的心态,是通向真理的途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百尺竿头”比喻什么? A. 高度的成就
    B. 生活的平凡
    C. 人生的低谷
    答案:A

  2. “随缘偶物”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A. 随意放任
    B. 顺其自然
    C. 不屑一顾
    答案:B

  3. “空身”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实体的空无
    B. 内心的宁静
    C. 生活的单调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真理的追求。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探讨自然与人生的哲理。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内心的宁静,但韩维的诗更侧重于对生活的反思与哲理的探讨,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多位宋代诗人的代表作。
  • 《古代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代诗词的分析和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久病小愈,雨中端午试笔四首 送彭元忠县丞北归 登清心阁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 其五 雨霁看东园桃李,行溪上,进退格 秋暑三首 古路 过虎头矶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和张器先十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家贫亲老 包含抱的词语有哪些 十字旁的字 毋字旁的字 招文袋 买笑寻欢 車字旁的字 狗颠屁股 愁眉苦目 细过 焕缛 公冶非罪 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交浅不可言深 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单人旁的字 包含操的成语 优稳 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