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张学士知郢州

《送张学士知郢州》

时间: 2025-05-07 22:18:57

诗句

汉郎清晓赤墀趋,楚老西来望隼旟。

侍史护衣薰蕙草,辘轳要◇从骊驹。

阳春绕雪歌低扇,油幕连云水泛渠。

千里修门对涔浦,好寻遗玦吊三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18:57

原文展示:

送张学士知郢州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汉郎清晓赤墀趋,
楚老西来望隼旟。
侍史护衣薰蕙草,
辘轳要从骊驹。
阳春绕雪歌低扇,
油幕连云水泛渠。
千里修门对涔浦,
好寻遗玦吊三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张学士即将赴郢州的送别之情。汉代的年轻士子在清晨时分走向赤色的石台,楚国的老人从西方遥望着高飞的旗帜。侍从为他披上衣服,衣袍上飘散着蕙草的香气,辘轳声响起,骊驹也将启程。阳春时节,歌声在雪白的扇子旁轻声吟唱,油幕如云,水面上泛起涟漪。千里之外的修门与涔浦相对,正好可以寻访遗留的玉玦,吊念三闾大夫。

注释:

  • 汉郎:指年轻的士子,汉代的年轻人。
  • 清晓:清晨的光明。
  • 赤墀:红色的台阶或石台。
  • 楚老:指楚国的老人,可能象征着某种智慧或历史的见证。
  • 隼旟:高飞的旗帜,象征着出征的士气。
  • 侍史:侍从,负责跟随和照顾的官员。
  • 薰蕙草:蕙草的香气,常用以形容衣服的芳香。
  • 辘轳:车辕的声音,象征着出行。
  • 骊驹:优良的马匹,象征着富贵和地位。
  • 阳春: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涔浦:涔水的岸边,可能指某个地名。
  • 遗玦:遗留的玉玦,传说中的古物,象征着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见长,且在诗词方面也有较高造诣。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张学士即将赴郢州任职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与祝福之情。郢州是当时一个重要的地方,张学士的任职也预示着他将开启新的政治生涯。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展现了春日的美好与友谊的真挚。

诗歌鉴赏:

《送张学士知郢州》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即将离去的深情厚谊。诗中借助春天的美景,描绘了送别时的喜悦与不舍。开头两句写汉郎和楚老,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接下来的几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这次离别的仪式感,侍史的护衣、马车的辘轳声,都是出发前的准备,渗透着对友人的关切与期望。

后四句则转向对未来的展望,阳春的歌声与涔浦的景象交织,似乎在指引着张学士未来的旅程。诗的最后提到的“好寻遗玦吊三闾”,更是将思念与怀古结合,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友人的祝福。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欧阳修散文与诗歌兼具的特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汉郎清晓赤墀趋:清晨的汉代年轻士子走向红色的台阶,表现出他即将出发的情景。
  2. 楚老西来望隼旟:楚国的老人从西方望着高飞的旗帜,象征着对即将出征的士子的祝福。
  3. 侍史护衣薰蕙草:侍从为他披上衣服,散发着蕙草的香气,表现出出行的仪式感。
  4. 辘轳要从骊驹:车辕的声音响起,骊驹将启程,象征着新的旅程开始。
  5. 阳春绕雪歌低扇:春天的歌声轻声吟唱,描绘出春日的美好。
  6. 油幕连云水泛渠:水面上波光粼粼,展现出自然的生机。
  7. 千里修门对涔浦:遥远的修门与涔浦相对,象征着距离与思念。
  8. 好寻遗玦吊三闾:希望能寻访遗留的玉玦,吊念三闾大夫的历史,表现出对历史的敬仰。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例如“汉郎”“楚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阳春绕雪歌”,将春天与歌声结合,表现出春日的生机。
  • 拟人:将春天的歌声描写得如同人一般,增强了意境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旅程的美好期盼,展现了作者对友谊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的尊重,体现了人生旅途中的无常与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郎:象征年轻与希望。
  • 楚老:象征智慧与历史的传承。
  • 骊驹:象征尊贵与力量。
  • 阳春:象征生机与希望。
  • 遗玦:象征怀念与历史的连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汉郎”指的是哪一类人?

    • A. 年轻士子
    • B. 老年人
    • C. 农夫
    • D. 商人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涔浦”象征着__

  3. 判断题:诗中“侍史护衣薰蕙草”表现了出行的仪式感。 (对/错)

答案:

  1. A
  2.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送友人》(李白)与《送张学士知郢州》均是送别题材,但李白的作品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壮志,而欧阳修的作品则更注重对友谊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的追思。

参考资料:

  • 《欧阳修文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唐宋八大家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悲故交 答令狐士曹、独孤兵曹联骑暮归望山见寄 东林精舍见故殿中郑侍御题诗追旧书情涕泗横集…冯少府 观早朝 西涧即事示卢陟 鼙鼓行 阊门怀古 鸢夺巢 送姚孙还河中 与幼遐、君贶兄弟同游白家竹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门千指 靑字旁的字 女字旁的字 投袂而起 乖结尾的成语 口字旁的字 五祀 粤东 顽顽 斗字旁的字 减退 死说活说 多快好省 先字旁的字 物殷俗阜 今吾非故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