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5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58:54
木兰花慢 赠通守娄公致政还乡有序
作者:程敏政 〔明代〕
喜年方耳顺,何遽尔赋归田。
想十载红尘,题舆佐岳,
连宵清梦,先到林泉。
抽身急流而退,任攀辕无计可留延。
万里蓬瀛身近,一州父老情牵。
故园松菊正依然,晚景乐无边。
看满载图书,芸霏别舸,
倾城冠盖,云拥离筵。
酌杯起为公寿,问几人舒卷似公贤。
海上耆英会启,日边循吏名传。
全诗翻译:
我正值耳顺之年,何必急于归田呢?
回想这十年的红尘生活,我曾辅助岳父,
连夜的美梦,早已抵达林泉之地。
我急于抽身而退,纵然想留在这里也无计可施。
万里之外的蓬瀛,心中牵挂着一州的父老乡亲。
故乡的松菊依旧盛开,晚年的生活乐趣无边。
看那满载书籍的船只,芸霏的别舸,
倾城的官员们,云雾般聚集在离别的宴席上。
我举杯为公寿祝酒,问有几人能像您一样舒展卷舒呢?
海上的耆英聚会启幕,日边的巡吏名声远扬。
作者介绍:
程敏政,明代诗人,工诗文,尤其擅长词作,以清新婉约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程敏政致政还乡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回归田园的向往。在经历了十年的官场生涯后,诗人感到对故乡的依恋和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木兰花慢》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程敏政在卸任归乡时的复杂心情。诗中有对过去十年官场生活的回忆,描绘了在世俗浮华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渴望。开篇的“喜年方耳顺”,既表明了作者已届耳顺之年,也暗示着他对人生的成熟理解。随着诗的展开,作者回忆起自己在官场上的种种经历,感受到那种如梦似幻的生活,仿佛在急流中挣扎,难以自拔。
在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时,作者用“万里蓬瀛身近”展示了故乡在他心中的重要性,父老乡亲的情牵使他更加坚定了归乡的决心。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描绘了归乡后的情景,满载书籍的归舟,倾城的官员们聚会的场景,都渗透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憧憬。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哲思。诗中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急流而退”形象地表现了人生的选择困境;“倾城冠盖,云拥离筵”则生动地描绘出官场的盛况。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归属感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传达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耳顺”指的是哪个年龄段?
诗人归乡时,心中最牵挂的是:
“万里蓬瀛身近”中“蓬瀛”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