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3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5:19
春山多少雨,染出碧云堆。
岩冷溜常滴,人閒洞自开。
摘花香入袖,题石笔黏苔。
茅屋在何处,桃花流水来。
春天的山上下了多少雨,雨水染出了一片片碧绿的云彩。岩石冰冷,水滴在岩石上不断流下,人在这里悠闲地享受,洞口也自然打开。采摘花香飘入衣袖,题写在石头上的字迹被青苔黏住。我的茅草屋在哪里呢?桃花和溪水从何而来?
陈曦,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多描写自然风光,情感细腻,习惯用清新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此诗创作于春季,诗人可能在一次游历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自然风光的美好,借此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姜山后岩洞》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山水诗,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碧云、岩洞与花香交织的美丽自然景象。开篇“春山多少雨,染出碧云堆”,便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雨水滋润了大地,云彩在阳光下显得更加碧绿,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接下来的“岩冷溜常滴,人閒洞自开”,诗人通过岩石的冰冷与滴水的细节,传达出清新幽静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此时,“摘花香入袖”一语,既描写了诗人采花的动作,也暗示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愉悦感。诗中“题石笔黏苔”一句,显示出时间的流逝,青苔覆盖的石头不仅象征着岁月的沧桑,也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最后两句“茅屋在何处,桃花流水来”,则引人深思。诗人似乎在寻找心灵的归宿,桃花与流水的意象,既有自然之美,也隐含着人生的无常。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同时也流露出对归属感的渴望,充满了哲理性。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归宿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望。
诗中“春山多少雨”中的“雨”指的是什么季节的天气?
A. 夏季
B. 秋季
C. 冬季
D. 春季
“摘花香入袖”中的“香”指的是什么?
A. 雨水
B. 花香
C. 土壤
D. 风
诗人对“茅屋”的思考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归属感的渴望
C. 对名利的追逐
D. 对孤独的享受
与王维的《山中问答》相比,陈曦的《姜山后岩洞》更侧重于对春天的细腻描绘和对自然的感受,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