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0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04:10
从来疏拙懒身谋,
揽辔登车已倦游。
幸有醉乡为乐地,
何妨吟啸老东州。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懒散态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自认为笨拙懒惰,不愿意为生活而忙碌,已经厌倦了世俗的奔波。所幸有醉乡这样的乐土可以让自己陶醉其中,所以即使在东州的晚年时光,也乐于吟唱,享受生活。
蒋之翰,宋代诗人,其作品风格多为清新自然,常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由的向往。他的诗歌往往融入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并以简练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思想。
此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追求闲适与自由的心态。在当时社会背景下,许多文人面对繁重的官场和生活压力,渴望逃离尘世的束缚,与自然和内心对话。
这首诗通过简单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疏远与对内心自由的追求。首句“从来疏拙懒身谋”直接表明了作者对自身生活态度的反思,表达了懒散和不愿意为生活奔波的情感。这种情感在诗人后面的“揽辔登车已倦游”中得到了延续,显示了对游历生活的疲惫与厌倦。
然而,诗的转折在于“幸有醉乡为乐地”,这里的“醉乡”不仅是一个理想化的地方,也象征着诗人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尽管身处东州这样的地方,诗人却能够通过吟唱与啸声找到属于自己的乐土。整首诗在对比中流露出一种洒脱的态度,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欢愉。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懒散生活的接受与对自然自由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淡然态度和对内心乐土的向往。
诗中“疏拙”指的是什么?
A. 聪明才智
B. 粗疏懒惰
C. 精明能干
“幸有醉乡为乐地”中的“醉乡”象征什么?
A. 酒乡
B. 精神乐土
C. 旅行目的地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A. 忙碌追求
B. 疏离与享受
C. 绝对消极
以上为对《换苏印和弟颖叔 其二》的全面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