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0:38
九日凤山路,登临喜盍簪。
风飘乌帽落,云度菊杯深。
树色残孤笛,鸿声带远砧。
醉来同藉草,不觉夕阳沈。
在九月九日,我沿着凤山的路上,喜悦地登高远眺。
微风吹来,黑色的帽子飘落,云彩轻轻掠过,映入深色的菊花酒杯。
树木的颜色映衬着孤独的笛声,鸿雁的叫声带来远方的锣声。
喝醉之后与朋友们一起躺在草地上,直到不知不觉夕阳西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恭,明代诗人,字仲明,号惭愧,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颇具风格,常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在凤山登高,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及人生哲学的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节日的重视与对生活的热爱。
《九日凤山载酒》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描绘了重阳节登高赏菊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以“九日凤山路”引入,营造了一个喜庆的氛围,表达了节日的欢快。接着的“风飘乌帽落,云度菊杯深”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暗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树色残孤笛,鸿声带远砧”则转向了孤独的情感,似乎在提醒人们在欢庆之余,亦要关注内心的感受。最后一句“醉来同藉草,不觉夕阳沈”,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拘无束的洒脱,仿佛在诉说着生活中那份自在与宁静。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节日的欢愉,也有对孤独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风飘乌帽落”生动描绘了自然现象与人情感的交织,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既有节日的欢乐,又有对孤独的深思,展现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醉来同藉草”中的“藉草”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鸿声”指代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王恭的《九日凤山载酒》更为细腻,注重自然与人心的关系;而杜甫的《登高》则在孤独感与社会责任感上更为突出,展示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