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曹溪

《过曹溪》

时间: 2025-05-04 03:23:45

诗句

六十之年入瘴乡,灵台未了热非常。

锡泉一饮根尘净,理到清凉礼梵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3:45

过曹溪

作者: 洪皓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六十之年入瘴乡,
灵台未了热非常。
锡泉一饮根尘净,
理到清凉礼梵王。


白话文翻译:

在六十岁时我来到瘴气弥漫的地方,
心灵的明净还未完全脱离炎热的困扰。
饮一口锡泉,尘世的烦恼顿时净化,
理智回归清凉,恍如在礼拜梵王。


注释:

字词注释:

  • 瘴乡:指瘴气重的地方,常用于形容潮湿、闷热的环境。
  • 灵台:指心灵智慧的所在,象征内心的清明与宁静。
  • 锡泉:一种被认为具有清净功效的泉水。
  • 根尘:尘世的烦恼和杂念。
  • 梵王:佛教中的神明,象征着清净与智慧。

典故解析:
“梵王”源于佛教文化,象征着神圣和智慧。在诗中提到“礼梵王”,意味着通过心灵的清净与理智的回归,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皓(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因其在诗歌、散文方面的成就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观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洪皓六十岁时,可能是在他旅途中所作,反映了他在瘴乡环境中的思考与感悟,表达了内心对清净智慧的渴望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过曹溪》是一首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情感的作品。诗的开头提到“六十之年入瘴乡”,给人一种身处困境的感觉,瘴气的环境象征着诗人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与困扰。然而,接下来的“灵台未了热非常”则表明,尽管环境恶劣,诗人的内心尚未完全摆脱困扰。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通过饮用锡泉,象征着对清净的追求和对烦恼的解脱。锡泉的水象征着智慧与宁静,诗人通过这一行为,试图洗净内心的“根尘”,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平和。最后一句“理到清凉礼梵王”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智与清凉境界的向往,隐喻着一种宗教的皈依。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心灵救赎的渴望,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六十之年入瘴乡:诗人六十岁时来到瘴气弥漫、环境恶劣的地方。
  2. 灵台未了热非常:尽管身处逆境,内心的清明和宁静尚未完全恢复,仍感到热烈的烦恼。
  3. 锡泉一饮根尘净:饮用锡泉后,尘世的烦扰得到清洗,内心逐渐宁静。
  4. 理到清凉礼梵王:理智回归清凉,仿佛回到礼拜梵王的崇高境界。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表现出诗人的匠心独运。
  • 象征:锡泉象征智慧与清净,瘴乡则象征生活中的困扰。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内心清净的追求,反映了在困境中寻找智慧与宁静的渴望,展现了对生命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瘴乡:象征生活的困扰与艰辛。
  • 锡泉:象征智慧、清净与内心的解脱。
  • 梵王:象征崇高、智慧与信仰的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六十岁时进入什么地方?

    • A. 瘴乡
    • B. 山林
    • C. 河畔
    • D. 城市
  2. “锡泉一饮根尘净”中的“根尘”指的是什么?

    • A. 饮水
    • B. 尘世烦恼
    • C. 自然景物
    • D. 身体健康
  3. 诗中提到的“梵王”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清净与智慧
    • C. 名声
    • D. 权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写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洪皓的《过曹溪》则更加侧重于内心的挣扎与解脱,二者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毛仙翁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豫章台 天宝洞 梅仙坛 春风楼 百花桥 北上周春田主政邀饮小西门酒楼 马草行 稻江纪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矢字旁的字 懬废 雨淋日炙 翻衾倒枕 朝歌暮宴 弥历 包含徐的成语 民为邦本 催命鬼 逐日千里 厄字旁的字 劈面 逐开头的成语 亅字旁的字 皿字底的字 了身达命 韦字旁的字 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