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白起墓

《过白起墓》

时间: 2025-04-26 21:40:09

诗句

夷陵火焰灭,长平生气低。

将军临老病,赐剑咸阳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0:09

过白起墓

原文展示:

夷陵火焰灭,长平生气低。将军临老病,赐剑咸阳西。

白话文翻译:

夷陵的火焰已经熄灭,长平的气势也变得低沉。将军已经年老多病,赐剑的地方在咸阳的西边。

注释:

  • 夷陵:地名,指今湖北省宜昌市一带,古时为战场。
  • 火焰灭:指夷陵之战的火焰已熄,象征战争的结束。
  • 长平:指长平之战,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体现战争的残酷。
  • 将军:指历史上著名的将领白起,因战功赫赫而被称为将军。
  • 赐剑:意为授予武器,是一种荣誉和权力的象征。
  • 咸阳:古代秦国的都城,地理位置在今陕西省。

典故解析:

白起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因其在长平之战中的巨大胜利而闻名。长平之战是秦国与赵国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最终导致赵国的覆灭。诗中的“夷陵火焰灭”暗示着战火的结束,而“长平生气低”则表达了对战争后果的沉痛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邺,唐代诗人,生平较为模糊,主要作品多反映历史和战争的主题,风格沉郁。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战后,诗人通过对白起墓的追思,感慨历史的沉重,反映了对战争和英雄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过白起墓》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历史的沉重与英雄的孤独。诗的开头,"夷陵火焰灭",直接点出战争的结束,象征着历史的尘埃落定。接着“长平生气低”,突显了长平之战后,赵国的惨败与白起的孤独。此时的将军已是“临老病”,在岁月的洗礼中,英雄的光辉似乎也被渐渐磨灭了。最后以“赐剑咸阳西”收尾,虽是对曾经荣耀的追忆,却又显得无比苍凉。整首诗在历史的悲剧中,流露出对战争无情与英雄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夷陵火焰灭:叙述战争的结束,暗示着历史的沉寂。
    • 长平生气低:反映战争后果的惨烈,长平之战后,赵国的气势低迷。
    • 将军临老病:描绘白起的衰老与病痛,英雄的孤独和无奈。
    • 赐剑咸阳西:象征曾经的权力与荣耀,如今已成往事。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上下句结构对称,形成音韵的和谐美。
    • 意象:火焰与剑象征着战争与军事权力,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白起的墓,反映了对历史的追思和对战争后果的反思,表达了对英雄命运的唏嘘与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夷陵:象征着战争的惨烈与历史的沉重。
  • 火焰:代表着战争的破坏与消逝。
  • 将军:象征着英雄的孤独与无奈。
  • :象征着权力、荣耀与历史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夷陵火焰灭”中“火焰”主要象征什么?
    A. 战争的结束
    B. 胜利的欢呼
    C. 英雄的荣耀

  2. 白起在诗中呈现出怎样的形象?
    A. 年轻有为
    B. 孤独衰老
    C. 充满斗志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但更为直接地反映了社会的动荡;而曹邺的诗则通过历史人物的塑造,反映了个人命运的悲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过白起墓》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的深意与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别史佥 观梅 清明日舟次吴门 其二 扣角 此君室 其八 送别赵尉 次韵谢兄立春戏拟春帖子 中秋 山间逢梅 明日雨再用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群龙无首 邑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岭阪 挚刚 暴犷 房谋杜断 神态 立刀旁的字 安常习故 套数 保家卫国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龝字旁的字 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