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0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06:13
寄题水西草堂
作者: 杨基 〔明代〕
鸳鸯湖东武塘西,桃花满川蒲叶齐。
春风二月微雨霁,鹅鸭拍水黄莺啼。
推窗只见参差柳,柳色波光淡于酒。
乌纱官帽半笼头,紫竹渔竿长在手。
平生爱读内景书,往往适意追禽鱼。
开门懒迎俗士驾,拄杖每叩高僧庐。
客来举酒邀明月,细瀹松涛煮春雪。
但觉身无俯仰劳,安知世有东西别。
今年扈从来大梁,锦袍白马青丝缰。
信陵宅畔暮鸦集,朱亥门前秋草黄。
轮番夜直中书省,霜华满巾须发冷。
粉署香销紫绮袍,碧梧影落黄金井。
魂梦时时到草堂,曲栏花药漫分行。
他年得遂归田计,多种墙阴十亩桑。
这首诗描绘了水西草堂的春日美景和作者的内心情感。诗中提到鸳鸯湖和武塘的美丽景致,桃花盛开,蒲草并齐。春风吹拂,细雨之后,鹅鸭在水中嬉戏,黄莺在歌唱。推开窗户,看到的是参差的柳树,柳色在水波中淡淡的,仿佛比酒还要清淡。身穿乌纱帽的官员半掩在头上,手中握着紫竹的渔竿。作者一生喜爱读《内景书》,常常追逐禽鸟和鱼类。对待来访的世俗之人,作者懒于迎接,拄着杖子常去高僧的庐舍。客人来时,举杯邀明月,细细品味松涛的声音,仿佛在煮春雪。作者感到身心没有劳累,怎知世间有东西的分别。今年随大梁而来,身着锦袍,骑着白马,缰绳是青丝的。信陵宅旁,黄昏时分乌鸦聚集,朱亥门前的秋草已经发黄。轮流在中书省值夜,霜华覆盖在巾和胡须上,感到寒冷。粉署的香气消散了,紫绮袍也失去了色彩,碧梧影子落在黄金井上。魂梦时常回到草堂,曲栏花药漫无边际。希望来年能实现归田的计划,多在墙阴种十亩桑树。
杨基,明代诗人,生于明中期,以诗歌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常带有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寄题水西草堂》创作于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时,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描绘的草堂景致是诗人心灵的归宿,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作者的闲适心境。首联以“鸳鸯湖东武塘西”开篇,生动地描绘出湖边的自然景色,桃花盛开,生机盎然。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春风、微雨、鹅鸭和黄莺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春日气氛,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中“推窗只见参差柳,柳色波光淡于酒”,通过推窗而见的景象,传达了作者的闲适与醉心于自然的情感。柳树的参差和水波的映照,形成了视觉上的美感,仿佛在诉说着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
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诗人自述爱读《内景书》,常常追逐禽鱼,表现出对自然与简单生活的热爱,而对来访的俗士则显得懒于迎接,体现了他对世俗的淡漠。
最后几句则描绘了诗人怀念草堂的情景,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渴望。通过对未来归田的设想,传达出一种对平静生活的追求。在整个诗中,杨基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内心的反思,构建了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理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渴望。诗中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和内心的宁静,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诗中提到的“桃花”象征了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C. 友情
D. 远离尘嚣
诗人对“俗士”的态度是:
A. 热烈欢迎
B. 懒于迎接
C. 忍耐
D. 软化
诗中提到的“高僧庐”象征着:
A. 追求名利
B. 智慧与超脱
C. 生活的忙碌
D. 田园的宁静
杨基《寄题水西草堂》与王维《山居秋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