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0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04:05
浣溪沙 和费清湖永平见寄二阕 其二十三
作者: 夏言 〔明代〕
归来几度望燕山。白日红云缥缈间。自怜倦鸟合知还。葛水有谁同上下,云岩先已得跻攀。酒杯何日对开颜。
归来时,多少次望向燕山?白日和红云在空中缥缈交织。我自己怜惜这疲惫的鸟儿,难道它也知道何时才能归来?葛水之畔,谁能与我一同攀登?云岩之上,早已有人得到了这份荣誉。酒杯何时才能对着彼此欢笑开颜?
作者介绍:
夏言(1482年-1559年),明代诗人,字子长,号梅溪,浙江人。他一生仕途坎坷,曾任翰林院修撰,深受文人推崇,作品多以抒怀见长,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诗人归乡后常常怀念昔日的友人,心中充满了对往日欢乐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相聚的期盼。
这首《浣溪沙》通过对燕山的景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开篇“归来几度望燕山”,既是对山水的赞美,也是对归来的感慨。白日与红云的交织,营造出一种美丽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自怜倦鸟合知还”,将自我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表现出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与疲惫。葛水和云岩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友人的渴望与对理想境界的追寻。最后一句“酒杯何日对开颜”,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与期盼,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希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抒情能力,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和对友人的思念,渗透着孤独与期盼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倦鸟”象征什么?
A. 游子的孤独
B. 自由自在的生活
C. 对未来的希望
“葛水有谁同上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友谊的渴望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人生的无奈
诗中的“酒杯何日对开颜”体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期待?
A. 对成功的渴望
B. 对友人相聚的期盼
C. 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