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时间: 2025-05-04 01:31:08

诗句

群盗常山蛇势如,一偷捕获十偷挟。

十偷行赂一偷兔,百姓如何柰得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1:08

原文展示

群盗常山蛇势如,一偷捕获十偷挟。
十偷行赂一偷兔,百姓如何柰得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盗贼猖獗的情景,常常像毒蛇一样令人恐惧。一个盗贼抓住了十个偷东西的贼,十个贼又贿赂一个贼来偷捕兔子。那么,百姓又该如何应对这些盗贼呢?

注释

  • 群盗:指一群盗贼。
  • 常山:此处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暗指盗贼的活动范围。
  • 蛇势如:形容盗贼的势力如同毒蛇般凶猛。
  • 一偷捕获十偷挟:一个盗贼抓住十个贼,形容盗贼之间互相勾结或争斗。
  • 十偷行赂:十个贼用贿赂来交换利益。
  • 百姓如何柰得渠:百姓又该如何应对这些盗贼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散文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民生疾苦。他的诗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盗贼横行,民众生活困苦,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盗贼横行的愤怒和对百姓疾苦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盗贼的横行如同蛇一般令人畏惧。诗中通过“偷”字的重复,强调了盗贼之间的勾心斗角,揭示了社会的混乱与不公。尤其是“百姓如何柰得渠”,不仅反映了诗人对普通百姓无奈处境的同情,也隐含着对当权者的不满。整首诗在短短几句中,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敏锐思考,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塑造出一个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群盗常山蛇势如”:以“蛇”比喻盗贼,突显其凶狠、狡诈。
    • 第二联“一偷捕获十偷挟”:暗示盗贼之间的勾结与互相利用。
    • 第三联“十偷行赂一偷兔”:揭示了贿赂在盗贼之间的普遍现象。
    • 第四联“百姓如何柰得渠”:发出对百姓命运的无奈和悲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盗贼比作毒蛇,生动形象地表现其危险性。
    • 对比:一偷与十偷的对比,强调了盗贼的数量与影响。
    • 反问:最后一句的反问加强了诗歌的情感冲击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盗贼横行的社会现象,表达了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控诉。

意象分析

  • :象征凶狠与狡诈,暗示盗贼的阴险。
  • :反复出现,强调社会的混乱与道德的沦丧。
  • 百姓:代表普通人民,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用什么动物比喻盗贼? A. 狼
    B. 蛇
    C. 虎
    D. 猫

  2. 诗中最后一句“百姓如何柰得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无奈
    C. 开心
    D. 疑惑

答案

  1. B. 蛇
  2. B. 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同样描绘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 白居易的《卖炭翁》: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这首诗与杜甫的《兵车行》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社会动荡、民生疾苦的深刻描绘,但杨万里更侧重于对盗贼行为的具体描写,而杜甫则着重于战争对百姓造成的破坏。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不满和对百姓的同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岁暮杂感 其三 岁暮杂感 其二 岁暮杂感 其一 舟次小水夜雨 北行夜次桐村 嘲格辅元 湘川新曲二首 望罗浮歌 登五老峰 武昌漫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确乎不拔 虎字头的字 回春妙手 天闲 耳字旁的字 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鼻塌脣青 麻字旁的字 新陈代谢 牛字旁的字 印台 汲汲于富贵 窃衣取温 先字旁的字 浮逸 张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