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3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30:29
列岫亭用范伯升韵
作者:韩元吉 〔宋代〕
自我来南溪,池塘几春草。
结茅依云端,爱此山回抱。
奇峰七十二,罗列景逾好。
岂殊谢公窗,澄江更萦绕。
孤城千家邑,一目可尽了。
植葵思夏深,种菊待秋杪。
物华静中见,至理得深造。
东山与鲁郊,底用评大小。
平生丘壑心,计拙讵能巧。
亭皋远俗客,曳杖日频到。
箪瓢乐未改,在涧槃亦考。
况有吾人诗,飘然异郊岛。
我自南溪而来,池塘边的春草已生了几分。
在云端搭建茅屋,爱这山峦的环抱。
奇峰有七十二座,排列得景色更为美好。
哪里比得上谢公的窗前,澄清的江水更是环绕。
孤城中千家万户,一眼便能尽收眼底。
种葵心中渴望夏天,种菊又待秋的末了。
在静谧中可以见到物华,深思则能领悟至理。
东山与鲁郊,何必去评判大小。
我一生心中有丘壑,才智拙劣又怎能巧妙。
亭边远离世俗的客人,拄杖来此常常光顾。
竹篮与瓢的乐趣未曾改变,浸泡在涧水中也难忘。
更有我的诗歌,飘然如同在异乡的岛屿。
作者介绍:韩元吉,字正甫,号雪山,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南溪的隐居生活中,诗人通过描绘周围的自然景色与生活状态,表达对宁静生活的珍视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韩元吉的《列岫亭用范伯升韵》是一首充满自然情怀和哲理思考的山水诗。诗作以“自我来南溪”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恬淡的环境中,生动描绘了南溪的自然美景。诗中“结茅依云端”展现了隐居生活的自在和对自然的亲近,而“奇峰七十二”则通过数量的夸张,突显了南溪的壮丽。
诗中“孤城千家邑”与“植葵思夏深,种菊待秋杪”相互呼应,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渗透出哲理的思考,例如对“物华静中见,至理得深造”的理解,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邃。
诗歌的最后几句则流露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坚持,强调了即便在物质生活简朴的情况下,诗歌带来的精神快乐与满足。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领悟与超然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韩元吉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奇峰七十二”主要描绘了什么?
A. 城市景观
B. 山水景色
C. 人物故事
D. 历史事件
诗中的“植葵思夏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冬天的怀念
B. 对夏天的期待
C. 对秋天的感慨
D. 对春天的喜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