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点绛唇(和张文伯)

《点绛唇(和张文伯)》

时间: 2025-05-05 09:45:15

诗句

竹外梅花,檀心玉颊春初透。

一池风皱。

妙语天生就。

有个人人,袅娜灵和柳。

君知否。

目成心授。

何日同携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45:15

原文展示:

点绛唇(和张文伯) 竹外梅花,檀心玉颊春初透。一池风皱。妙语天生就。有个人人,袅娜灵和柳。君知否。目成心授。何日同携手。

白话文翻译:

竹子外面梅花盛开,檀香的心情与玉一般的面颊在春天初露端倪。一池春风轻轻拂动。妙语自然而生。有那么一个人,婀娜多姿如柳。你知道吗?目光交汇心意相授。何时能携手共度良辰?

注释:

  • 竹外梅花:指梅花在竹子外盛开的景象,象征着清雅、坚韧。
  • 檀心玉颊:檀香般的心情和如玉般的面颊,形容女子的美丽与内心的高洁。
  • 一池风皱:形象地描绘出春风吹动水面产生涟漪的情景。
  • 袅娜灵和柳:形容女子的身姿如柳般柔美轻盈。
  • 目成心授:眼神交流,心意相通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字子道,号致和,生于北宋时期,因其诗作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闻名。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春初,正是万物复苏、生命蓬勃之时,诗人借助自然景色寄托情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心上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传达情感,开篇以“竹外梅花”引入,既描绘出春天的气息,又暗示出梅花的孤傲与高洁。接下来的描写中,“檀心玉颊”两个词汇,将女子的美丽与高贵气质完美结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中“一池风皱”描绘春风轻抚水面的场景,生动而有趣,暗示着春天的温柔与和谐。接着提到“袅娜灵和柳”,不仅形容女子的身姿,还隐含了对她的柔美与优雅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目光的交汇和心意的相授,传达了一种期待和渴望,表现出一种温柔而又坚定的情感。最后一句“何日同携手”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与向往,充满了期待与温柔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竹外梅花”:竹子外的梅花,象征着坚韧与清高。
    • “檀心玉颊”:描绘心灵的高洁和外貌的美丽。
    • “一池风皱”:春风拂动水面,营造出轻柔的氛围。
    • “妙语天生就”:自然流露的言语,表达出无心的美好。
    • “袅娜灵和柳”:女子的身姿如柳般轻柔,富有灵气。
    • “君知否”:对心上人的询问,增添了一丝亲昵。
    • “目成心授”:目光交汇,心意相通,暗示着彼此的默契。
    • “何日同携手”:表达了对未来共同生活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美丽比作玉颊,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生动传达春天的温暖。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情感追求,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展现了对爱情和未来的期待,传递出一种温柔而坚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强与品格。
  • :象征高洁与清雅。
  • 春风:象征温暖与生命的复苏。
  • :象征柔美与温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有哪些? A. 梅花 B. 竹 C. 柳 D. 风
  2. “目成心授”意指什么? A. 目光的交汇 B. 心意的传达 C. 以上皆是 D. 均不是

答案

  1. D(正确答案为A、B、C)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以将王之道的《点绛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但王之道的作品更注重自然意象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变化。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金山寺 皇后阁五首 其二 送孙广 雨过化光西斋 尧夫垂未佳驾辄次二韵为谢 晚过邻几官舍三首 郑闳中挽辞二首 其二 太素雪中惠小桃 太皇太后阁六首 其六 坐中呈宁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田字旁的字 士字旁的字 惓惓之忱 见字旁的字 豆字旁的字 偪拶 歌开头的成语 攘袂引领 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通烈 雄刚 擎露 包含仲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蒂的词语有哪些 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窝子 行下春风望夏雨 屮字旁的字 探源溯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