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3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7:25
疏篱人菊同瘦,月细秋凉后。寒蛩咽语,梧桐落叶,怎消残酒。水云天远,山河路断,眉头添皱。念慈母孤坟,荧荧点点,有花开否?
在稀疏的篱笆间,菊花与我一样显得憔悴,月光微弱,秋意渐浓。寒蝉低声哭泣,梧桐树的叶子纷纷落下,怎能消散这杯中残酒的愁苦?水天相接,山河遥远,路途断绝,我的眉头愈加皱起。想着慈母的孤坟,心中不禁忧虑,那儿是否有花在悄然绽放?
此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诗中“念慈母孤坟”的情感可以与古诗中的母亲形象相联系,常见于古人的思乡和思母情感表达。
崔荣江,现代诗人,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自然景观及对亲情的深刻思考。其诗风细腻、情感真挚,擅长通过自然意象表达内心情感。
诗作产生于作者对母亲思念的情感,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与无奈。特别是在秋冬之交,万物凋零,诗人的孤独感愈发明显,故而写下此诗。
《撼庭秋 不能为母亲上坟》是崔荣江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映射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母亲的思念。诗的开头“疏篱人菊同瘦”,将人和菊花的憔悴感结合在一起,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随着月光的细腻和秋凉的加深,诗人感受到了一种萧瑟的气氛,寒蛩的低语与梧桐落叶的意象,进一步增强了秋天的凄清感。
“水云天远,山河路断,眉头添皱”,这一句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愁苦,犹如山河远隔,难以相见。最后一联“念慈母孤坟,荧荧点点”,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回忆起母亲的孤坟,心中不禁涌起无尽的思念与忧虑,是否那里还有花开,象征着生死的轮回和对母爱的永恒怀念。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人对亲情的深刻反思,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与人生的无奈,展现了亲情的珍贵与生命的脆弱。
诗中“月细秋凉后”所描述的季节是什么?
“寒蛩咽语”中“寒蛩”指的是什么动物?
本诗主要表达的情感是?
答案:
可以将崔荣江的《撼庭秋》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两个诗作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崔荣江的作品更加强调秋天的萧瑟与孤独,而李白则通过月光带出对故乡的怀念,情感基调稍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