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醉吟商 自题履错集赠徐松盦

《醉吟商 自题履错集赠徐松盦》

时间: 2025-05-02 11:03:10

诗句

渐近了端阳,残楝偶飘晴瓦。

画帘低亚。

撼叶风如泻。

却指灵岩云下。

琴台碧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3:10

原文展示

渐近了端阳,残楝偶飘晴瓦。
画帘低亚。撼叶风如泻。
却指灵岩云下。琴台碧也。

白话文翻译

快到端午节了,残存的楝树花偶尔飘落在晴朗的瓦片上。
画帘低垂,微风拂动,树叶似乎在泻下。
我指向灵岩山下,琴台的碧绿映入眼帘。

注释

  • 端阳: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 :楝树,常用于制作药材或观赏。
  • 画帘:用来遮挡阳光的帘子,通常为绘制花鸟图案。
  • 灵岩:指山名,可能为作者所居住地或游览地的山。
  • 琴台:指弹琴的地方,此处象征着文人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鸿,现代诗人,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常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与自然景象,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端午前夕,诗人在此时刻感受到自然与节日的交融,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期待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展现了自然景色与节日氛围的交融。开头通过“渐近了端阳”引入了时间的节点,表达了作者对传统节日即将到来的期待。接着“残楝偶飘晴瓦”,将自然中的细微变化与节日的氛围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画帘低亚”一句,帘子低垂,似乎遮挡了阳光,但又透出一丝清新的气息,象征着一种隐秘的雅趣。同时,微风拂动叶子,给人一种动态的美,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生命力。最后,指向“灵岩云下”的琴台,既是一种人文情怀的寄托,也带出一种对自然与艺术的向往,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热爱。

整首诗在意境上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蕴含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透出一股淡淡的忧伤与思考,显得既沉静又富有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渐近了端阳:提示端午节的临近,时间的流逝。
  • 残楝偶飘晴瓦:描绘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画帘低亚: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室内氛围,带有隐秘感。
  • 撼叶风如泻:生动的描写微风拂动树叶的状态,给人以动态的美。
  • 却指灵岩云下:通过指向具体的地点,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 琴台碧也:最后以琴台的碧绿作结,象征着文人气质与艺术情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撼叶风如泻”,生动形象地描绘风的轻柔。
  • 拟人:“撼叶”中赋予自然以动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渐近了端阳”与“却指灵岩云下”,形成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传统节日的期待,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文人生活的热爱,融汇了时间、空间与情感的交织,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端阳:象征传统与节日的文化内涵。
  • 残楝:自然界的细微之美,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 画帘:隐喻生活中的雅趣与宁静。
  • 琴台:象征文人的雅致与艺术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端午节
    • C) 春节
    • D) 元宵节
  2. “撼叶风如泻”中,风的形象是怎样的?

    • A) 强烈的
    • B) 温柔的
    • C) 寒冷的
    • D) 闷热的
  3. 诗人对自然与节日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忽视
    • B) 渴望
    • C) 反感
    • D) 无所谓

答案

  1. B) 端午节
  2. B) 温柔的
  3. B) 渴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秦鸿 vs. 杜甫:秦鸿的诗集中表现自然与生活的和谐,而杜甫则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苦难,两者的风格和主题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秦鸿诗词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于秀才小池 初归镜中寄陈端公 献浙东王大夫二首 水墨松石 送缙陵王少府赴举 途中言事寄居远上人 雪中寄李知诲判官 郭中山居 送孙百篇游天台 赠李郢端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贪蛇忘尾 泪绡 竖心旁的字 糸字旁的字 言不达意 皿字底的字 多事之秋 尾生之信 包含昌的成语 黽字旁的字 辰字旁的字 包含喇的词语有哪些 鸡血酒 攻城徇地 百六阳九 时不我与 真人真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