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二扬扇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二扬扇》

时间: 2025-07-27 08:06:24

诗句

白扇非团扇,每来场圃见。

因风吹糠籺,编竹破筠箭。

任从高下手,不为暄寒变。

去粗而得精,持之莫言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06:24

原文展示:

白扇非团扇,每来场圃见。因风吹糠籺,编竹破筠箭。任从高下手,不为暄寒变。去粗而得精,持之莫言倦。

白话文翻译:

这把扇子不是那种圆形的团扇,每次在田间园圃时都能看到它。风一吹,轻轻地扬起麦糠,竹子编成的扇子就像破竹箭一样。无论高低如何,都可以随意使用,不会因天气的炎热或寒冷而改变。去掉了粗糙,得到了精致,持久使用也不会感到疲倦。

注释:

  • 白扇:指一种扇子,形状扁平,与团扇相对。
  • 场圃:指田地或园子。
  • 糠籺:指稻谷脱壳后的残余物,轻盈的东西。
  • 编竹:用竹子编制而成的器物。
  • 破筠:指用竹子编成的器具。
  • 任从高下手:可以随意地高低使用。
  • 暄寒:指天气的炎热与寒冷。
  • 去粗而得精:去掉粗糙的部分,得到精致的结果。
  • 持之莫言倦:指长时间使用也不会感到疲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白华,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古诗和赋。梅尧臣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农事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梅尧臣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农具的观察和对农民生活的关心。诗中通过扇子的描绘,表现了他对简单劳动的尊重与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扬扇”为题,运用扇子作为意象,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敬意和对简单生活的赞美。诗中开头两句直接指出扇子的形状和使用场合,立刻引入了农村的场景,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接下来的“因风吹糠籺”,则运用了生动的描绘手法,把田间的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仿佛让人感受到风的轻柔和农作的宁静。

在后面的诗句中,诗人强调了工具的实用性和劳动的耐心,表现出一种对朴实劳动的欣赏。最后两句“去粗而得精,持之莫言倦”更是升华了主题,表达了对劳动成果的赞美和对坚持的信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展示了梅尧臣对农民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充满了对自然与人性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扇非团扇:明确扇子的形态,强调其独特性。
  2. 每来场圃见:描绘了扇子在农田中常见的场景。
  3. 因风吹糠籺:通过自然现象引入田间的生动情景。
  4. 编竹破筠箭:强调扇子的材质,表达简朴的美。
  5. 任从高下手:体现扇子使用的灵活性。
  6. 不为暄寒变:说明扇子的实用性,不受天气影响。
  7. 去粗而得精:强调工具的精细与功能。
  8. 持之莫言倦:表达对劳动的坚持与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扇子比作破竹箭,强调其轻盈与灵巧。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展现了诗人对语言的把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一个简单工具的描写,传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与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扇:象征着简单与实用。
  • 糠籺:代表自然与农田的丰收。
  • 编竹:象征着手工艺的智慧与传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扇与团扇的区别是什么?

    • A. 材料不同
    • B. 形状不同
    • C. 用途不同
    • D. 颜色不同
  2. 诗中提到的“去粗而得精”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工具的华丽
    • B. 事物的实用性
    • C. 劳动的辛苦
    • D. 生活的艰难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王维的诗歌都关注生活的真实与自然,但梅尧臣更注重平民的辛勤劳动,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两者在表达情感上各有侧重,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钱塘江三首 水调歌头 疏影 水调歌头·才惜季方去 再用前韵二首 霜天晓角 生查子 霜天晓角(和赵教授韵) 满江红 其二 送陈方伯上襄州幕府 渔家傲·每日困慵当午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俯开头的成语 乛字旁的字 衣冠赫奕 无眼人 反犬旁的字 八九不离十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多则 尽势 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头的字 因陃就寡 戏竹 刚柔相济 王字旁的字 斤字旁的字 绞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