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2:27
原文展示:
日炙樱桃已半红,更薰花气满襟风。
路傍谒舍蹲遗兽,应有荒坟在麦中。
白话文翻译:
太阳炙烤下,樱桃已经半红,花香更加浓郁,充满了衣襟的风。
路旁废弃的屋舍旁,蹲着遗留下来的石兽,麦田中应该有荒废的坟墓。
注释:
- 日炙:太阳的炙烤。
- 樱桃:一种水果,此处指樱桃树。
- 薰:香气弥漫。
- 襟风:衣襟间的风。
- 谒舍:古代的客舍或庙宇。
- 遗兽:遗留下来的石兽,通常用于古代建筑或墓地。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游历或观察农村景象时,反映了当时农村的荒凉和历史的沧桑。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游历农村时,目睹了荒废的田园和遗留的历史痕迹,从而引发了对过往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樱桃半红、花香满襟的自然景象,与路旁废弃的谒舍和遗兽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田园的荒凉和历史的沧桑。诗中“日炙樱桃已半红”一句,既描绘了自然的生机,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更薰花气满襟风”则进一步以花香来象征过往的繁华。后两句“路傍谒舍蹲遗兽,应有荒坟在麦中”则直接点出了历史的遗迹和现实的荒凉,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炙樱桃已半红”:描绘了樱桃在太阳炙烤下变得半红的景象,暗示了季节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
- “更薰花气满襟风”:花香更加浓郁,充满了衣襟间的风,象征着自然的生机和过往的繁华。
- “路傍谒舍蹲遗兽”:废弃的谒舍旁,蹲着遗留下来的石兽,象征着历史的遗迹和现实的荒凉。
- “应有荒坟在麦中”:麦田中应该有荒废的坟墓,直接点出了历史的沧桑和现实的荒凉。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自然景象的生机与历史遗迹的荒凉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象征:使用花香、遗兽等象征手法,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和现实的荒凉。
意象分析:
- 樱桃:象征自然的生机和时间的流逝。
- 花香:象征过往的繁华和自然的生机。
- 遗兽:象征历史的遗迹和现实的荒凉。
- 荒坟:象征历史的沧桑和现实的荒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日炙樱桃已半红”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樱桃成熟 B. 樱桃半红 C. 樱桃凋谢
- “更薰花气满襟风”中的“薰”是什么意思?
A. 香气 B. 烟雾 C. 风
- “路傍谒舍蹲遗兽”中的“遗兽”指的是什么?
A. 真实的动物 B. 石兽 C. 木兽
- “应有荒坟在麦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怀念 B. 感慨 C. 喜悦
答案:1. B 2. A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历史的沧桑和现实的荒凉。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自然的宁静和田园的生机。
诗词对比:
- 张嵲此诗与杜甫《春望》相比,都表达了历史的沧桑和现实的荒凉,但张嵲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的生机和过往的繁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