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三水送家大人之任北雍时十月之望 其一

《三水送家大人之任北雍时十月之望 其一》

时间: 2025-05-06 18:44:12

诗句

岭树燕云此问津,朝来菱彩映江滨。

澄清更为忧时急,湛露今承宠命新。

虎观谈经环礼乐,彤墀鸣佩曳星辰。

匆匆计日长安近,正喜银幡赐侍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44:12

原文展示:

岭树燕云此问津,
朝来菱彩映江滨。
澄清更为忧时急,
湛露今承宠命新。
虎观谈经环礼乐,
彤墀鸣佩曳星辰。
匆匆计日长安近,
正喜银幡赐侍臣。

白话文翻译:

在岭间的树木和飞燕之间,我在此停留,
清晨的菱角在江边映出彩色的光辉。
澄澈的水面让我更加忧虑时局的紧迫,
新的命令将我带入了新的荣宠。
在虎观中,谈论经典,礼乐环绕四方,
红色的台阶上,佩饰的铃铛在星辰下轻轻摇曳。
匆匆计算日子,长安越来越近,
我正高兴于银色的旗帜赐予侍臣。

注释:

  • 岭树:山岭上的树木,象征自然环境,可能暗示诗人的归属感。
  • 燕云:指飞翔的燕子和云朵,象征着自由和远方。
  • 菱彩:菱角的美丽,体现了自然的美好与丰收。
  • 澄清:清澈的水面,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忧虑。
  • 虎观:古代的观景台,象征着权力与地位。
  • 彤墀:指红色的台阶,象征着官位的尊贵。
  • 银幡:指银色的旗帜,象征荣华与权势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若衡,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词见称,风格多样,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在表达个人感受的同时,也反映了对时局的忧虑与对官职的认可。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家中长辈赴北方任职的情景。开篇以“岭树燕云”描绘出一幅自然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与祝福。接着,诗人在清晨的江边,看到了菱角的美丽,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这种宁静与内心的忧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澄清更为忧时急”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忧虑,反映出明代时期人们对社会变迁的敏感。接下来的“湛露今承宠命新”则提及了诗人因受到新的任命而感受到的荣宠与责任,暗示着官场的复杂与压力。

在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在虎观中讨论经典与礼乐的场景,表现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官场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总结了诗人的心情,既表现出对长安日益接近的期待,也表达了对权力与地位的渴望与喜悦。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诗人内心的对比,展现了诗人的感情波动与对未来的思考,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和深刻的社会寓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岭树燕云此问津:在山岭上的树木与飞翔的燕子之间,我在此停留,问候水路的来往。
  2. 朝来菱彩映江滨:清晨的菱角在江边映出美丽的彩色光辉。
  3. 澄清更为忧时急:清澈的水面让我更加忧虑时局的紧迫。
  4. 湛露今承宠命新:新的命令让我踏入了新的荣宠。
  5. 虎观谈经环礼乐:在虎观中,谈论经典,四周环绕着礼乐。
  6. 彤墀鸣佩曳星辰:红色的台阶上,佩饰的铃铛轻轻摇曳在星空下。
  7. 匆匆计日长安近:匆忙计算日子,长安越来越近。
  8. 正喜银幡赐侍臣:我正高兴于银色的旗帜赐予侍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相结合,如“岭树燕云”描绘出环境的美好与人心的思念。
  • 对仗:如“虎观谈经环礼乐”,体现了工整的对仗工艺。
  • 拟人:如“彤墀鸣佩”,赋予物体以人的特征,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家人的送别与对前途的期望,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官职的渴望,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意象分析:

  • 岭树:象征着自然与家乡的依恋。
  • 燕云:象征自由与希望,带有游子的心情。
  • 菱彩:自然之美,象征着人生的美好瞬间。
  • 虎观:权威与地位的象征,暗示着官场的复杂。
  • 彤墀:尊贵的地位,象征着荣华富贵。
  • 银幡:象征着权力与地位的象征,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岭树燕云”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自然风光
    B. 官场生活
    C. 人际关系

  2. “湛露今承宠命新”中的“宠命”指的是什么? A. 荣华富贵
    B. 新的任命
    C. 亲人的关爱

  3.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待? A. 对长安的归属感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官职的渴望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同样写送别,表现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与对时局的忧虑。

诗词对比:

  • 《三水送家大人之任北雍时十月之望》与《送友人》:两首诗都涉及送别的主题,一首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另一首则更侧重于友情的珍贵。
  • 《三水送家大人之任北雍时十月之望》与《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与对社会时局的反思,但前者更多地涉及官职与责任,后者则更侧重于家庭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梁若衡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念奴娇 寄云中完颜公 念奴娇 庚午立秋宴集北海舟中 念奴娇 题瘦石所藏朱彝尊《梧月词序》墨迹卷子 念奴娇 念奴娇 念奴娇 雨窗怀松之南水 念奴娇 其一 和枝巢翁展春园坐雨词 念奴娇(陪张子公登览辉亭) 念奴娇 其三 念奴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研精竭虑 圣人忘情 人烟稠密 臣字旁的字 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刑期 己字旁的字 弘奖风流 立字旁的字 销瘠 龜字旁的字 蜀土 精开头的成语 黰黑 飂飂 是亦因彼 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羊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