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用韵再作

《用韵再作》

时间: 2025-05-02 04:49:36

诗句

一气运行於虚空,有形孰不归陶鎔。

燠寒燥湿互为用,功被草木并昆虫。

胡然阳亢乃作沴,丰隆屏翳俱潜踪。

炎炎赫赫势太甚,烹煎万有何殊铜。

田畴龟坼河港断,水车不运骨挂龙。

俄惊片云变反掌,宇宙未剖犹鸿蒙。

初如线溜气才应,继若瓴建声何洪。

岂自主神力能致此,意者高厚悲人穷。

丰凶由数亦匪数,厥有造化行其中。

年来五谷亦狼戾,曾孙之庾高於墉。

只今户户叹赤立,富者恨不为耕农。

要知千人万人心,心心默与天相通。

熙熙田畯争荐喜,烹葵剥枣追豳风。

更看十月场圃筑,黄鸡白酒村村同。

但祈田宜去螟螣,愿如荆叟歌元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9:36

原文展示

用韵再作
作者: 卫宗武 〔宋代〕

一气运行於虚空,有形孰不归陶鎔。
燠寒燥湿互为用,功被草木并昆虫。
胡然阳亢乃作沴,丰隆屏翳俱潜踪。
炎炎赫赫势太甚,烹煎万有何殊铜。
田畴龟坼河港断,水车不运骨挂龙。
俄惊片云变反掌,宇宙未剖犹鸿蒙。
初如线溜气才应,继若瓴建声何洪。
岂自主神力能致此,意者高厚悲人穷。
丰凶由数亦匪数,厥有造化行其中。
年来五谷亦狼戾,曾孙之庾高於墉。
只今户户叹赤立,富者恨不为耕农。
要知千人万人心,心心默与天相通。
熙熙田畯争荐喜,烹葵剥枣追豳风。
更看十月场圃筑,黄鸡白酒村村同。
但祈田宜去螟螣,愿如荆叟歌元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作者以“气”在虚空中运行为引子,指出万物有形的事物都归于自然的造化。各种气候要素相互作用,滋养着植物和昆虫。接着讨论了在阳光强烈时产生的干旱以及丰润的气候条件。诗中提到社会的富裕与贫穷,揭示了农民的艰辛和对丰收的渴望。最后,作者期望能有一个丰收的年头,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注释

  • 陶鎔:指陶土的熔化,象征自然的循环和变化。
  • 燠寒燥湿:指四种气候因素,表现自然界的复杂性。
  • :指热气或干旱。
  • 丰隆:指丰盈的气候。
  • 烹煎:比喻对万物的煎熬,暗示自然的严酷。
  • 龟坼:指田地破裂,暗示干旱的后果。
  • 螟螣:指害虫,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卫宗武,宋代诗人,以其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关注农民的生活和自然的变迁,具有浓厚的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农耕社会的中期,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诗中流露出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思考。

诗歌鉴赏

卫宗武的《用韵再作》是一首深邃且富有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开篇以“气”在虚空中运行为引子,显示了自然规律的无形力量,接下来的描写则细致入微,既有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也有自然界的复杂互动。诗中“田畴龟坼河港断”一句,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干旱给农民带来的困苦,触动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深刻反思。

诗的情感基调在于悲悯与期望,尤其在表达农民对丰收的渴望时,情感愈加真挚。最后几句提及“千人万人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气运行於虚空:自然界的气息在无形中流动。
  2. 有形孰不归陶鎔:所有有形的事物最终都归于自然的循环。
  3. 燠寒燥湿互为用:气候因素互相作用,共同影响自然。
  4. 功被草木并昆虫:这些变化惠及植物和昆虫。
  5. 胡然阳亢乃作沴:阳光过于强烈时,便会产生干旱。
  6. 丰隆屏翳俱潜踪:丰盈的气候和阴翳的变化都隐秘而深远。
  7. 炎炎赫赫势太甚:过于强烈的热量使万物受到煎熬。
  8. 烹煎万有何殊铜:将万物比作铜,进行熔炼与煎熬。
  9. 田畴龟坼河港断:田地龟裂,河流干涸,表现自然的干旱。
  10. 水车不运骨挂龙:水车无法运作,象征着农田的荒芜。
  11. 俄惊片云变反掌:瞬息之间,云层变化无常。
  12. 宇宙未剖犹鸿蒙:宇宙尚未明确,依旧混沌。
  13. 初如线溜气才应:最初气流如线般细微。
  14. 继若瓴建声何洪:之后如水瓮般响亮,气氛愈加洪亮。
  15. 岂自主神力能致此:难道这一切都是神力所致?
  16. 意者高厚悲人穷:作者的心情,感慨人间的困境。
  17. 丰凶由数亦匪数:丰收与歉收并非单纯的数字。
  18. 厥有造化行其中:其中有自然的造化在运作。
  19. 年来五谷亦狼戾:近年来五谷丰收却依然狼藉。
  20. 曾孙之庾高於墉:后代的仓库比城墙还要高。
  21. 只今户户叹赤立:如今人人都在感叹经济困境。
  22. 富者恨不为耕农:富人羡慕农民的简单生活。
  23. 要知千人万人心:要懂得千千万万人的心思。
  24. 心心默与天相通:人心与自然的呼应是一种默契。
  25. 熙熙田畯争荐喜:田间的农人争相庆贺丰收。
  26. 烹葵剥枣追豳风:忙于收割,享受丰收的喜悦。
  27. 更看十月场圃筑:再看十月的丰收场景。
  28. 黄鸡白酒村村同:村民们一同庆祝丰收,享用美食。
  29. 但祈田宜去螟螣:希望田地能远离害虫侵扰。
  30. 愿如荆叟歌元丰:愿能像荆轲一样,歌颂丰收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烹煎万有何殊铜”,将自然现象与铜的熔炼相提并论。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如“心心默与天相通”。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农民的艰辛和对丰收的期望,强调了自然规律对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的力量和变化。
  • 陶鎔:象征自然的循环与重生。
  • 丰凶:象征农业的收成与失败。
  • 田畴:象征农民的生计与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四种气候因素是什么?

    • A. 燠、寒、湿、燥
    • B. 风、雨、雪、霜
    • C. 晴、阴、雷、雹
    • D. 干、热、冷、潮
  2. 诗中提到的“烹煎万有”比喻了什么?

    • A. 自然的温暖
    • B. 人类的煎熬
    • C. 农田的丰收
    • D. 地球的变迁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荆叟歌元丰是指?

    • A. 对丰收的期待
    • B. 对生活的无奈
    • C. 对自然的敬畏
    • D. 对历史的感慨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卫宗武与陶渊明:两者都关注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但卫宗武更倾向于反映社会现实,而陶渊明则更追求个人的隐逸生活。
  • 卫宗武与李白:李白的作品多表现豪情壮志,而卫宗武则更多地关注农民的生计与自然的变化,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卫宗武传记与作品分析》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日过子问郊居二首 清明日风雨过士登斋中小饮得花字 和韵 兰若即事 大堤曲 长安道 长干曲 子夜四时歌 句 其九 句 其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白鱼入舟 轻条 虚文浮礼 疏水箪瓢 靑字旁的字 伴娘 自我吹嘘 至字旁的字 当轴处中 采字旁的字 刺环 恨海愁天 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燕安酖毒 包含矜的成语 包含磷的词语有哪些 血字旁的字 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