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0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00:06
兰若即事
作者:王伯稠 〔明代〕
兴来时野眺,小立倚柴扉。
一雨清波动,双林片月归。
山飖藏竹语,水鸟出花飞。
不觉空烟暮,蒙蒙翠湿衣。
诗的意思是:兴致来了的时候,我在田野间眺望,轻轻地站着,倚靠着柴门。经过一场雨,清澈的水波荡漾,双林中的片月开始归来。山间的竹子轻声细语,水鸟在花间飞翔。不知不觉间,傍晚的烟雾悄然降临,我的衣服也沾上了湿润的青翠。
王伯稠,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风格多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的美景,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哲思。
《兰若即事》一诗,创作于王伯稠在乡间的某个宁静时刻,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在自然中得到的灵感和安慰。此诗是他在田园生活中的随感,展现了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
《兰若即事》是一首极具田园气息的诗作,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愉悦。诗的开头“兴来时野眺,小立倚柴扉”,展现出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他在田野中,随意眺望,身心放松,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
接着“一雨清波动,双林片月归”,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后的清新与宁静。雨水使得水面波动,月光映照在林间,构成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仿佛使人置身于世外桃源。此时的景象,既有动感又充满宁静,表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随后的“山飖藏竹语,水鸟出花飞”,诗人将自然中的声音与生物的活动结合起来,描绘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竹子在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在低声私语,而水鸟则在花间翩翩起舞,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灵动。
最后的“不觉空烟暮,蒙蒙翠湿衣”,则将诗的意境推向深邃,随着傍晚的降临,诗人不知不觉中被自然的美景所浸润,衣服也被拂过的湿气所沾染,形成一种感性的体验。这一刻,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描写与流畅的节奏,传达出一种淡然与悠然的情感,令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与诗人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得。
诗中“兴来时野眺”中的“兴”意指:
A. 兴奋
B. 兴致
C. 兴旺
D. 兴盛
“不觉空烟暮”中的“空烟”可以理解为:
A. 空气
B. 烟雾
C. 空旷
D. 空寂
诗中提到的“水鸟”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自由活泼
B. 孤独
C. 安静
D. 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