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1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13:55
延秋门上乌啼霜,
羯奴晓登天子床。
江头老臣泪暗滴,
万乘西去关山长。
公卿相率作降虏,
草间拜泣如群羊。
当时不识颜平原,
岂复知有张睢阳?
孤城落日百战后,
瘦马食尾人裹疮。
男儿竟为忠义死,
碧血满地嗟谁藏。
贺兰不斩上方剑,
英雄有恨何时忘。
千年海上见祠庙,
古苔丛木秋风荒。
摩挲画壁尘网里,
勇气烨烨虬须张。
巫歌大招客酹酒,
忠魂或能来故乡。
在延秋门上,乌鸦在霜冻的气候中啼叫;
羯奴在晨曦中登上了天子的床榻。
江边的老臣默默流泪,
万乘之国逐西而去,关山遥远。
公卿们纷纷投降敌人,
在草间拜泣,犹如群羊一般。
当时我未能识别颜平原,
更不知有张睢阳的存在。
孤城在落日之下经历了百战,
瘦马啃食自己的尾巴,伤者遍布。
男儿为了忠义而死,
满地的碧血,谁能掩藏?
贺兰山未斩上方剑,
英雄的仇恨何时才能忘却?
千年之后在海上见到了庙宇,
古苔丛生,秋风萧瑟。
轻抚画壁,尘网密布,
勇气如龙须般旺盛张扬。
巫歌高唱,向客人酹酒,
忠魂或许能回到故乡。
高启,字季扬,号南溪,明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古体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常有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表达忠义与悲壮之情。
《谒张中丞庙》创作于对历史的追思与对忠义的铭记之时,表达了对忠臣的怀念与对国家沦陷的忧虑。在明代,国势日衰,士人对忠义的呼唤尤为强烈。
《谒张中丞庙》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历史人物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忠臣的怀念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的开头以“乌啼霜”引入,营造出凄凉的氛围,接着通过羯奴登天子床的意象,暗示了国家的动荡不安。江头老臣默默流泪,描绘出政治变迁带来的悲伤,而“万乘西去”则表明国家的衰落。接下来的描写中,公卿相率降敌,草间拜泣的场景,进一步揭示了当时忠臣的无奈与悲愤。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回忆起当时未能识别的忠臣,表达出对历史的惋惜与对忠义的追寻。孤城落日和瘦马食尾的意象,象征着战后的荒凉与士兵的困境,百战之后的疲惫和牺牲,显得特别悲壮。最后,诗人借贺兰山未斩剑的意象表达了英雄们的仇恨与不甘,千年之后的庙宇与秋风,交织出一种历史的苍凉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运用丰富的历史典故,传达出对忠义精神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具有较强的历史感与时代感。
整首诗以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忠义精神的敬仰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了历史的沉重和士人的悲壮情怀。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颜平原”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填空题:诗中“男儿竟为忠义死,碧血满地嗟谁藏。”表现了诗人对__精神的赞美。 答案: 忠义
判断题:诗中通过描写忠臣和国家命运,表达了对外敌的愤怒与对忠义的追求。
答案: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