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5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59:49
县虽三户小,地僻罢兵防。
茶市逢山客,枫祠祭石郎。
云埋鸣涧斧,沙胶度溪航。
应爱青山好,经过驻旅装。
这座县城虽然只有三户人家,地处偏僻,已经没有兵防了。
在茶市上偶尔能遇到山里的客人,枫树下的祠堂里祭祀着石郎。
云雾笼罩着溪涧,斧声在鸣响;沙滩上,胶水渡过溪流航行。
应该是因为青山的美丽,才会让旅人停下来休息,驻足观赏。
高启(高启,公元1487年-公元1536年),字宾之,号静庵,明代著名诗人,生于浙江,晚明诗人中重要的一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和生活场景。高启与李白、杜甫等人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人物。
这首诗是在高启游览建平县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这座小县城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赞美。建平县地处偏远,虽然小而不起眼,却拥有独特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值得人们去欣赏和驻足。
《次韵过建平县》是一首描写偏远小县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的诗作。高启通过简洁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县城的宁静与美丽。诗的开头以“县虽三户小,地僻罢兵防”切入,直接点明了建平县的地理位置与人口稀少,然而这种小县并没有被孤立,而是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转向描绘生活场景,通过“茶市逢山客”与“枫祠祭石郎”,展示了人与自然的互动,传达了乡村的恬静与温暖。
在自然描写上,诗的后半部分用“云埋鸣涧斧,沙胶度溪航”来展现溪水与山川的美丽,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受。最后一句“应爱青山好,经过驻旅装”则是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情感升华,表达了他对青山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旅人驻足欣赏的期望。整首诗在意境上回归自然,情感上充满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展示了高启独特的诗歌风格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抒发了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反映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情怀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县城”有多少户人家?
诗中提到的祭祀对象是?
诗歌描绘的自然场景主要包括?
与高启的《次韵过建平县》相比,李白的《山中杂诗》同样描绘了山水风光,但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情感,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和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