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1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16:36
送大渊宰安溪七言三首
御堦人看放班回,
谁记乾淳旧事哉。
进卷已尝观所主,
闻弦上欲老其才。
割鸡必待民谣著,
峨豸多由县谱来。
莫道胜流俱不屑,
艾轩做了到诚斋。
第一首
站在御座上的人看着放班的归来,
谁还记得乾淳年间的旧事呢?
我已经看过他所主的卷子,
听到弦声时,才发现他的才华将老去。
割鸡必定要等到民谣传开,
而峨豸多源于县志的记载。
不要说优秀的流派皆不屑,
艾轩的确已来到诚斋。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廷璧,号石城,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被誉为“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刘克庄的文学成就高,尤其在诗歌和词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旧事的回顾和对人才的关注,表达了对当时政局和文学环境的思考。
这首诗以“送大渊宰安溪”为题,展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开篇以“御堦人看放班回”引出,表明诗人与朝廷之间的联系,暗示了一种对政治的关注。接着“谁记乾淳旧事哉”则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似乎在询问,旧事如烟,难以追忆。第三句提到“进卷已尝观所主”,说明诗人已经认真对待这位宰相的才能,显示出对人才的重视。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对人事变迁的无奈和对人才流失的惋惜。诗中提到“割鸡必待民谣著”,仿佛在提示人们做事需有根基,强调传统和民俗的重要性。而最后“莫道胜流俱不屑,艾轩做了到诚斋”则传达出对新生事物的包容,表明即使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替中,仍需珍惜和接纳优秀的思想与文化。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和排比等,使得语言更加生动。例如,“莫道胜流俱不屑”中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使得劝诫的语气更为强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状的思考,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与对社会文化的尊重,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无奈。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延续性。
诗词测试:
“御堦人看放班回”中“放班”指的是什么?
A. 放学
B. 退朝
C. 归家
“谁记乾淳旧事哉”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感慨?
A. 人才的流失
B. 历史的变迁
C. 个人的遭遇
“割鸡必待民谣著”中“割鸡”比喻什么?
A. 处理事务
B. 生活琐事
C. 传统文化
答案: 1-B, 2-B, 3-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